同义词十堰(湖北省辖地级市)一般指十堰市(中国湖北省下辖地级市)
十堰市,别称车城、中国卡车之都,湖北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介于北纬31°30′~33°16′,东经109°29′~111°16′, [6]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地区,秦巴山区汉水谷地,北抵秦岭,南依巴山和汉江,武当山横贯全境 [132],总面积23680平方千米。 [48]截至2025年2月,十堰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1]截至2024年末,十堰市常住人口314.22万人。 [134]
十堰市历史悠久,距今一百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产生,“郧县人”的发现,改变人类起源的一元说; [52]因利用水源在原郧阳府的原郧县十堰区神定河拦河筑出6条堰、黄龙区犟河拦河筑出4条堰而得名。 [53]十堰市被誉为中国卡车之都, [51]“中国商用车之都”, [78]武当山、汉江水、汽车城是十堰的三张世界级名片。, [52]是鄂、豫、陕、渝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2]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有“南跨荆襄、北枕商洛、东抚南阳、西掖汉中”之誉,和“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 [52]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 [50]被誉为北方的“大水井”, [65-66]还是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 [49-50] [52]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52]还是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132]
2024年,十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65.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 [134]
- 中文名
- 十堰市
- 外文名
- Shiyan City
- 别 名
- 车城、中国卡车之都
- 行政区划代码
- 420300 [117]
- 行政区类别
- 地级市
- 所属地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
- 地理位置
- 汉江中上游
华中地区
湖北西北部 - 面 积
- 23680 km2
- 下辖地区
- 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 政府驻地
- 茅箭区北京中路8号 [59]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先秦时期
十堰市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考古学者在郧阳青曲的曲远河学堂梁子上发掘出了距今100多万年的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郧县人”,填补了亚洲古人类发展断代的空白,证明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
夏朝十堰地域分属梁州和豫州。今郧阳、郧西、房县、竹山、竹溪等地域属梁州,丹江口属豫州。商朝十堰是古代方国的领地,先后有庸、彭、微等封国和部落方国在此生存。庸国中心在今竹山上庸北坝地区,彭国中心在今房县地域,微国中心在今张湾黄龙附近。
春秋时期前611年前后,楚国北略,灭庸、麇后,在庸地设汉中郡,在庸都设上庸县,十堰地域属楚,楚与秦在此域设有上庸六县。按后承前制的建置规律,从西汉建置中可考楚之“上庸六县”除有上庸县外,还有房陵、钖、武陵、长利、武当五县。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朝统一全国后实行郡县制。十堰分属汉中郡和南阳郡。十堰地区有房陵县(今房县),钖县(今郧阳五峰),武陵县(今竹溪县),上庸县(今竹山上庸),长利县(今郧西观音)属汉中郡。长利县(今郧县西北),武当县(今丹江口)属南阳郡。
西汉武帝划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州,置刺史。十堰分属益州刺史部汉中郡和荆州刺史部之南阳郡管辖。益州刺史部汉中郡辖十二县,十堰地域有房陵、钖县、武陵、上庸、长利属之。长利县有郧关。荆州刺史部南阳郡辖三十六县,十堰地域有武当县属焉。
两晋时期,该区域建置有二郡十一县:即上庸郡、新城郡和上庸县、安富县、北巫县、武陵县、微阳县、钖县、郧乡县、长利县、房陵县、昌魏县、武当县。南北朝时期,十堰地区分属各朝州郡管辖。该域北方诸县(除北周外)大致是南北朝分界地。(北周辖全境)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朝建置为州、县二级制。炀帝时废州为郡,以郡统县。十堰地域分属西城、房陵、上洛和淅阳四郡。境内有房陵郡和丰利县,光迁县,永清县,竹山县,上庸县,上津县,安福县,郧乡县,武当县。武当县于隋文帝开皇初改为均州,炀帝大业初废州为县。
唐朝贞观年间划分全国为十道,十堰为山南道所辖。开元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五道,十堰地区分属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唐地方为州、县二级制。十堰地区分属山南道之房州、均州、商州所辖。境内有房州、均州和房陵、永清、竹山、上庸、武当、郧乡、丰利、上津和武陵、安福、堵河。五代十国时期,十堰地区建置基本上承唐代,十堰有房州、均州领房陵、竹山、上庸、永清,郧乡、武当诸县,上津县仍为商州所辖。
明清时期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十堰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郧阳府所辖。十堰地域有均州、武当县、郧阳、房县、竹山县、上津县。弘治十一年(1498年),割房县脩文、宜阳等乡置保康县。成化十二年后郧阳府辖郧阳、房县、竹山县、郧西县、上津县、竹溪县,弘治十一年后增保康县。明洪武年间,废武当县入均州,成化十二年后,均州仍属襄阳府,此后州无领县。成化十二年以后,郧阳府和襄阳府及诸县统属郧阳抚治管辖。
郧阳抚治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底由第一任巡抚左副都御史原杰建镇,总镇治所设郧阳,并在此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下荆南道。抚治辖湖广郧阳府、襄阳府、荆州府、安陆府(治钟祥)各州县,河南南阳府各州县,四川夔州府(治奉节)各州县,陕西汉中府各州县以及西安府之商州各县。所辖共八府、九道、九州、六十四县。郧阳抚治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裁汰。经历两朝共205年,先后有120位朝廷重臣在抚治任职。抚治于明万历十八年修纂有《郧台志》,今存。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十堰地区有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保康县、均县归属湖北省安襄郧荆道,后改名鄂北道(襄阳道)管辖。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将湖北省划分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十堰地区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公署设郧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改称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地及辖县未变。 [3]
2025-08-06郧西解放,为湖北解放第一县;11月24日,在郧西土门镇组建豫陕鄂第四地委、专署、军分区。12月30日解放郧县。第四地委、专署辖山阳、上关、山商、郧西、镇安、郧阳、均县、白河等县。
1948年6月,中原局将豫陕鄂解放区划为豫西、陕南两个省级区党委,陕南区党、政、军机关驻郧县城关。十堰地域各县属陕南区四地委。
1949年元月10日房县解放,元月20日竹山解放。2月,陕南区四地委更名为两郧地委(驻郧西县),5月30日竹溪解放,至此十堰全境解放。7月,两郧地委、专署机关从郧西迁往郧县城关。两郧地委辖郧县、郧西、均县、竹山、竹溪、房县6县。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1月,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成立,两郧专署隶属陕西省。
1950年2月,两郧地区划归湖北省管辖。两郧专署改为郧阳专署并仍下辖六县。
1969年12月,撤销“十堰办事处”,成立十堰市,为隶属郧阳地区的县级市。郧阳地区辖十堰、郧县、均县、郧西、房县、竹山、竹溪。
1973年2月,郧阳地区所辖十堰市改为省辖市,地市分离。升格后十堰市辖十堰、茅箭、白浪、大川、东风、花果、黄龙、大峡等八个人民公社。十堰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实行政企合一,一个机构、一套领导班子、两块牌子。郧阳地区仍辖六县不变。
1983年,均县改为丹江口市(县级市)。郧阳地区辖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和丹江口市。
1991年,省级白浪经济开发区成立,设管委会,划茅箭区白浪街道管理。
2025-08-06,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湖北省郧阳地区、十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批复》,下发《关于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撤销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实行地市合并,成立新的十堰市。 [3]将原地区所属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划归十堰市管辖。地市合并后的十堰市(地级市)辖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和丹江口市,以及茅箭、张湾两个市辖区。 [3]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2月,十堰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设13个街道、72个镇、34个乡、1782个村、178个社区。十堰市人民政府驻茅箭区北京中路8号。 [1] [4]
区划名称 | 政府驻地 | 下辖街道、镇、乡 |
---|---|---|
均州路街道、大坝路街道、丹赵路街道、三官殿街道、土关垭镇、浪河镇、丁家营镇、六里坪镇、盐池河镇、均县镇、习家店镇、蒿坪镇、石鼓镇、凉水河镇、官山镇、龙山镇、武当山街道 | ||
城关镇、土门镇、上津镇、店子镇、夹河镇、羊尾镇、观音镇、马鞍镇、河夹镇、香口乡、关防乡、湖北口回族乡、景阳乡、六郎乡、涧池乡、安家乡 | ||
城关镇、溢水镇、麻家渡镇、宝丰镇、擂鼓镇、秦古镇、得胜镇、上庸镇、官渡镇、潘口乡、竹坪乡、大庙乡、双台乡、楼台乡、文峰乡、深河乡、柳林乡 | ||
城关镇、军店镇、化龙堰镇、土城镇、大木厂镇、青峰镇、门古寺镇、白鹤镇、野人谷镇、红塔镇、窑淮镇、尹吉甫镇、姚坪乡、沙河乡、万峪河乡、上龛乡、中坝乡、九道乡、回龙乡、五台乡 | ||
参考资料: [4] |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东部、汉江中上游地区,与河南西部、陕西南部、重庆东部3省市边境交界。东与湖北省襄阳市的保康、谷城、老河口3县(市)接壤,东北与河南省南阳市的淅川县相连,北与陕西省商洛市的商南、山阳、镇安3县相接,西与陕西省安康市的白河、旬阳、平利、镇坪4县毗邻,南与湖北省神农架和重庆市的巫溪县交界。大巴山东段逶迤于南,秦岭余脉屏障其北,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全境。地跨北纬31°30′~33°16′,东经109°29′~111°16′,东西长约200千米,南北长约195.5千米。 [6]
十堰市
地质
十堰市工作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总体地处昆仑—秦岭纬向构造体系东秦岭南亚带,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西翼反射弧,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第二沉降带中段交接部位。区域性大断裂将其分割成不同的构造单元,控制性断裂分别为:①青峰断裂(Ⅰ):贯穿整个调查区,呈北东东向展布于竹溪风溪至房县青峰一带,倾角20°~45°,严断裂带挤压破碎、柔皱现象明显,断裂破碎带宽度在30~150米,断裂破碎带沿线因断裂作用构成宽大的角砾岩带、糜棱岩带和错断形成的构造岩块。两侧发育走向与主断裂平行向北缓倾的次级冲断层,是一条多旋回发展的断裂;②竹山断裂(Ⅱ):呈北西走向,经竹山秦古、宝丰、至房县与青峰断裂会聚,区内长130千米。断面倾向北东,形态上俱上陡下缓的铲状特征,剖面上断面形成叠瓦状组合,具逆冲或斜冲性质。该断裂起始于加里东期,并具长期复合断裂性质,工作区宝丰、房县盆地均受其控制;③两郧断裂(Ⅲ):呈北西向,穿越工作区郧西县东北部,延伸长120千米,由一系列平行断层组成,平面上具分支复合现象,断面总体倾向北东,倾角40°~75°不等,破碎带宽20~50米。该断裂主要活动期为印支—燕山期,第四系亦具活动特点,仍然是丹江口水库内的发震构造。
十堰市境内以青峰断裂为界,南属扬子准地台区的青峰台褶束,北为秦岭褶皱系。其中秦岭褶皱系区又以两郧断裂、竹山断裂分别隶属于金鸡岭复向斜区、武当山复背斜区及北大巴山褶皱区,各区构造形迹差异明显。
地形地貌
十堰市山脉分属3个系:秦岭山脉东段延伸到十堰北部,武当山位于十堰中部,大巴山的东段横列于十堰西南部。这些山脉多由变质岩和石灰岩构成。特点是:山大谷狭,高差大,坡度大,切割深。最高点竹溪葱坪海拔2740.2米,最低点丹江口市潘家岩海拔87米。十堰市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境可分为丘陵、低山、中山、高山4种主要地貌类型和河谷平地、山间盆地2种副地貌类型。 [6]
气候
十堰市地处中纬度地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域内多年平均气温15.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9℃(2025-08-06),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1.9℃(2025-08-0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9.6毫米,降雨量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降水量达45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59.2%。降雨量表现为东南部略多于西北部;区域内年总平均降水日数为115~120天,夏季最多(34.5天),秋季略高于春季(分别为32.2天和30.7天),冬季最少(仅15.8天)。 [5]
水文
十堰市河流众多,共计有2489条。堵河为十堰市最大河流,全长338.6千米,承雨面积12431平方千米,在湖北省中、小河流中仅次于清江,位居第二。汉江是十堰市过境河流,流经郧西县、郧阳区和丹江口市,过境长度216千米。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动物资源
十堰市野生动物种类资源较为丰富。据调查,分布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纲(兽纲、鸟纲、爬行纲、昆虫纲)29目88科4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22种(兽类10种、鸟类12种):金丝猴、梅花鹿(引进驯养繁殖)、林麝、秦岭羚牛、豹、穿山甲、豺、金猫、大灵猫、小灵猫;金雕、白肩雕、胡兀鹫、秃鹫、白尾海雕、东方白鹳、黑鹳、白鹤、中华秋沙鸭、海南鳽、白冠长尾雉、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80种(兽类11种、鸟类66种、昆虫类3种):猕猴、黑熊、中华鬣羚、中华斑羚、黄喉貂、水獭、獐(河麂)、赤狐、豹猫、毛冠鹿、狼;鹰雕、蛇雕、白腹隼雕、棕尾鵟、大鵟、普通鵟、毛脚鵟、苍鹰、雀鹰、松雀鹰、赤腹鹰、凤头鹰、灰脸鵟鹰、黑耳鸢、栗鸢、黑翅鸢、鹗、白头鹞、白腹鹞、白尾鹞、鹊鹞、红脚隼、红隼、燕隼、游隼、灰背隼、褐冠鹃隼、黑冠鹃隼、草鸮、鹰鸮、长耳鸮、红角鸮、雕鸮、领角鸮、短耳鸮、褐林鸮、灰林鸮、褐鱼鸮、黄脚鱼鸮、毛腿鱼鸮、斑头鸺鹠、领鸺鹠、小鸦鹃、褐翅鸦鹃、红腹角雉、勺鸡、红腹锦鸡、白腹锦鸡、白鹇、蓝喉蜂虎、画眉、眼纹噪鹛、橙翅噪鹛、红嘴相思鸟、蓝喉歌鸲、白琵鹭、灰鹤、小杓鹬、小天鹅、大天鹅、疣鼻天鹅、鸳鸯、鸿雁、花脸鸭、水雉、白腰杓鹬;拉步甲、三尾褐凤蝶、阳彩臂金龟。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311种,其中湖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83种,如:黄腹鼬(黄鼠狼)、猪獾、复齿鼯鼠、红白鼯鼠、大白鹭、灰胸竹鸡、华东环颈雉、珠颈斑鸠、金腰燕、虎纹伯劳、红嘴蓝鹊、黑眉锦蛇、玉斑锦蛇、湖北金钱蛙、鼬獾等。 [5]
植物资源
十堰市植被因海拔高度呈垂直生物气候带:海拔1200米以下为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常见的树种有栎类、响叶杨等;海拔800米以下多为人工种植的马尾松、杉木以及果树经济林等;海拔1200~2000米为暖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带,主要树种有亮叶桦、水青冈、山杨、漆树、华山松、巴山松、铁尖杉等;海拔2000米以上为温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带、灌木矮林、高山草甸,常见有巴山松、冷杉、红桦、山杨、杜鹃、竹类及草本植物。本市共有维管植物201科958属2796种,其蕨类植物34科72属204种,裸子植物6科18属28种,被子植物161科868属2564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8种(含亚种变种):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水杉、银杏、苏铁。国家二级保护树种28种:篦子三尖杉、大果青扦、巴山榧树、榧树、连香树、杜仲、闽楠、红豆树、厚朴、凹叶厚朴、水青树、黄连、榉树、大叶榉、红椿、毛红椿、川黄檗、鹅掌楸、樟树、楠木、花榈木、秤锤树、香果树、秦岭冷杉、喜树、黄杉、金钱松、华南五针松。湖北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6种:七叶树、刺五加、蜡梅、麦吊云杉、巴东木莲、紫茎。 [5]
矿产资源
十堰市境内已发现矿产62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28种,已上湖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地有215处,其中大型矿床15处(含特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22处,小型矿床178处,矿点600余处。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石煤、地热;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锰、钛、钒、铜、铅、钼、金、银、铌矿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绿松石、磷、大理岩、重晶石、萤石、白云岩、灰岩、辉绿岩、板岩等;其它矿产有矿泉水、稀土、铀矿等。十堰市优势矿产主要是砂金、铌、稀土、钒、锆、石煤、饰面用板岩、滑石、绿松石矿,资源储量列全省之首;铁、钛、银、伴生金、伴生铜、锑、饰面用大理岩资源储量位列全省第二至三位;铅、锌、镉、钼、岩金、冶金用石英岩资源储量列第四至五位。 [70]
人口
播报编辑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十堰市户籍人口339.21万人,常住人口316.6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8.30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63%,比上年末提高0.59个百分点。 [68]
截至2023年末,十堰市常住人口315.3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0.48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58%,比上年末提高0.95个百分点。 [105]
截至2024年末,十堰市常住人口314.2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2.67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50%,比上年末提高0.92个百分点。 [134]
参考资料来源 [47] [68] [79] [81-82]
民族构成
民族宗教
世界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所在地在十堰市,该市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当地信教群众约为1.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4%。批准登记的合法宗数活动场所有64处,其中道教有13处、佛教有7处、伊斯兰教有14处、基督教有23处、天主教有7处。建立爱国宗教团体23个,其中县级17个、市级6个;认定备案宗教教职人员342人,其中伊斯兰教11人、天主教8人、佛教20人、道教234人、基督教69人。 [85]
政治
播报编辑
机构名称 |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
副书记 | ||
常委 | ||
市长 | ||
副市长 | ||
主任 | ||
副主任 | ||
秘书长 | ||
主席 | ||
副主席 | ||
秘书长 | ||
截至2025年6月 [7] [42] [45-46] [56-57] [71-75] [77] [83] [96-98] [109-115] [122-124] [127] [130-131] |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4年,十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65.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7.3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925.36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1393.13亿元,增长5.5%。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7%、6.4%、5.8%、6.0%、3.8%、5.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36.1:5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1515元。
2024年,十堰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2%,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4%。分建设性质看,新建投资比上年增长4.0%,扩建投资增长104.1%,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下降17.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分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增长4.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6.2%,制造业投资增长3.0%。
2024年,十堰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9.01亿元,增长13.3%。 [134]
参考资料来源 [68] [79-82]
第一产业
2024年,十堰市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43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
2024年,十堰市粮食种植面积212.93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1.52千公顷,减少0.02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53.06千公顷,增加0.22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77.95千公顷,增加0.25千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6.67千公顷,减少1.01千公顷。
2024年,十堰市粮食产量83.80万吨,比上年增长0.08%。谷物产量66.45万吨,下降0.26%。其中,稻谷产量18.37万吨,增长0.48%;小麦产量17.31万吨,下降0.88%;玉米产量30.37万吨,下降0.53%。大豆产量3.01万吨,下降3.11%。
2024年,十堰市油料产量19.22万吨,比上年增长2.1%。茶叶产量3.16万吨,增长17.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93.32万吨,增长2.4%。瓜果产量4.46万吨,增长0.8%。园林水果产量51.08万吨,下降5.5%。
2024年,十堰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9.63万吨,比上年下降4.6%。其中,猪肉产量12.62万吨,下降3.0%;牛肉产量1.01万吨,下降3.8%;羊肉产量1.45万吨,下降4.2%;禽肉产量4.54万吨,下降9.1%。禽蛋产量8.84万吨,增长10.6%。年末生猪累计出栏161.03万头,比上年末下降3.5%。
2024年,十堰市水产品产量5.67万吨,比上年增长5.3%。 [134]
第二产业
截至2024年末,十堰市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6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8.4%;股份制企业增长1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6.7%;私营企业比上年增长15.5%。轻工业增长42.0%,重工业增长8.8%。分门类看,采矿业比上年增长34.9%,制造业增长1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
2024年,十堰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9.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49.5%,金属制品业增长26.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66.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9.9%。
2024年,十堰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85.31亿元,比上年增长8.6%。 [134]
第三产业
2024年,十堰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9.7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分消费类型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773.62亿元,下降2.1%;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营业额37.8亿元,增长9.6%。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7%,汽车类增长11.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4%,烟酒类增长16.4%,饮料类增长0.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0.9%。
截至2024年末,十堰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76.55亿元,比年初增加362.8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3045.22亿元,比年初增加286.1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63.41亿元,比年初增加238.03亿元。其中,住户贷款769.01亿元,比年初增加25.37亿元;非金融机构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994.36亿元,比年初增加212.66亿元。
截至2024年末,十堰市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5.54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费收入24.6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8.90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8.74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9.42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9.31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款及给付11.07亿元。 [134]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科学技术
2024年,十堰市安排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02项,科技投入9636.1万元。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全年获省级科学技术奖励14项。 [134]
教育事业
2024年,十堰市研究生教育招生988人,在校研究生2580人,毕业生639人;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27813人,在校生80703人,毕业生21313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944人,在校生35794人,毕业生11220人;普通高中招生25291人,在校生72968人,毕业生21357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27754人;普通小学在校生233341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85169人。 [134]
学校名称 | 学校地址 | 类别 |
---|---|---|
十堰市车城西路167号 | 理工类国家普通高等院校 | |
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 | 医科类国家普通高等院校 | |
十堰市北京南路18号 | 师范类高等本科公立大学 | |
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 | 工科类高等职业公立大学 | |
十堰市车城西路133号 | 工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 |
十堰市上海路特1号 | 医科类高等本科独立学院 | |
十堰市柳林路柳小巷 | 普通教育综合性学院 | |
- | - |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末,十堰市文化和旅游系统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7个,剧场8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267.4万册,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个,文物事业机构27个。全年共举办艺术活动1452场次,观众人数达到922万人次。全市共有博物馆13个,有陈列展览43个,全年举办群众性文化展览261次,参观人数达到102.6万人次。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134]
医疗卫生
截至2024年末,十堰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40个,其中医院7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23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3家。卫生技术人员3366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663人,注册护士1557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7843张,其中医院24078张,乡镇卫生院9200张。全年总诊疗人次2417.32万人次,出院人数118.87万人。 [134]
体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十堰市共有等级以上裁判员3223人,其中一级裁判197人,二级裁判3026人;等级以上运动员1972人,其中一级运动员192人,二级运动员1780人。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冠军2项次;在各类全国比赛中,获冠军9项次、亚军2项次、季军1项次。 [134]
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末,十堰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37.08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4.2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2.8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99.51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5.4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44.0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8.7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33.6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0.66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0.91万人。 [134]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襄渝铁路横贯十堰市境东西,每天有73对旅客列车停靠十堰站,可直达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成都、西安、宝鸡、武汉、郑州、哈尔滨、合肥、南京、南昌、杭州、广州、福州等地,有两列始发动车组到武汉。209和316国道交汇十堰。汉江黄金水道运输可通江达海。随着火车提速,武白、郧十一级路的建设,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银福高速穿市而过,已通车的十天高速、十房高速、谷竹高速和十漫高速与在建的十巫高速,将十堰打造成三横一纵的交通枢纽。
2025-08-06,武当山机场通航。2018年7月,郧西机场、竹山机场、房县机场、竹溪机场在规划选址中。境内襄渝铁路运输通往全国各地,209、316国道纵横连接东西南北,高速公路直达武汉、西安、郑州、重庆,人来人往四面八方。
截至2024年末,十堰市货运量3837.64万吨,比上年增长2.3%;货运周转量524016.65万吨千米,增长2.7%;客运量716.64万人,增长0.5%;客运周转量71947.48万人千米,增长1.2%。 [134]
十堰市现有铁路客运站:十堰站,十堰东站(高铁),武当山站,武当山西站(高铁),丹江口站(高铁)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地名由来
十堰地域为古人类的起源地,当地居民为灌溉农田,利用百二河拦水筑堰,共修筑十道堰,十堰以此得名。 [116]
文物古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十堰市总共有130项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有11项、省级非遗项目有37项、市级非遗项目有82项。 [87]
民俗活动
十堰多地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俗称“划龙船”。每年端午节前后,沿袭千年的汉江龙船会都会在汉江、堵河交汇处的郧阳堵河口开启。汉江龙船会被誉为汉江文化的“活化石”,于2011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4]
特产
十堰市地方特产较为丰富,特色农业品牌有房县黑木耳等区域公用品牌。 [89]
武当道茶
十堰市是湖北省四大茶叶生产区之一,其茶叶茶多酚含量高达35%,远高于全国23%至26%的平均水平,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优势茶叶产区,被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鄂西北高香型绿茶基地”。十堰市委、市政府整合十堰市茶叶品牌,在湖北省市州一级打造“武当道茶”品牌,“武当道茶”获得了“中国第一文化名茶”、“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等称号。 [90]
丹江口翘嘴鲌
丹江口翘嘴鲌曾是长江、汉江土著鱼种,由于丹江口大坝修建,在特定环境(温度、酸碱度、水质、光照)中繁衍生存的地域性特色产品,其具有嘴上翘、眼下有10至15毫米红线,背部肌肉突起,腹部银白色,背部青灰色,鲌鱼为优质的淡水鱼类,喜生长在大水面、微流水、水质洁净、饵料生物丰富的水体中。 [90]
饮食
竹溪腊味
竹溪腊味是完全独立于粤、湘、川、淮等其他菜系之外的“另类”风味,其不同于粤味的甜以及川味的麻辣,口味是咸香型,在独有的腌制手法与独有的辛香料的共同“逼迫”下,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有腊肉、腊肠、卷肠、腊鱼、猪血包、腊翅、风干麂胯子等。 [92]
芝麻烤饼
芝麻烤饼是郧阳特色美食,其用发面制作,外形是圆形的,面里拌有盐与葱花,通常在面上抹香油,再撒点黑芝麻,放在炉内火烤,出炉后,外焦里软,满口溢香。 [93]
火面蒸肉
火面蒸肉是典型的郧襄菜,能真实反映郧襄菜的特点,为湖北菜系的北味菜。其以郧阳(今十堰)和襄阳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了鄂豫陕渝四省市的风味而形成的独特味道。其特点是以牛、猪、羊肉为主料,加以特产山珍与野味,制作方法以清蒸、热烧、生炸、回锅、红扒、凉拌居多。 [94]
黄龙鱼头
黄龙鱼头又称憨鱼头,最早现于黄龙大坝。因堵河内盛产胖头鲢鱼,人们便用鲢鱼头配野山椒做成了剁椒鱼头。黄龙鱼头巧妙地将鱼的“鲜”和辣椒的“辣”融在一起,经蒸制后将鲜香锁在鱼肉里,看起来色泽鲜亮,吃起来鲜香爽辣。 [128]
地区象征
1986年11月,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樟树为市树,石榴为市花。 [90]
1987年6月,经十堰市人民政府提议,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二汽厂树广玉兰、厂花月季增补为市树市花。市树为香樟、广玉兰,称为兄弟树;市花为石榴、月季,称为姊妹花。 [90]
2025-08-06,十堰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十堰市政府提请审议的十堰市市树市花的议案,会议审议批准十堰市市树为香樟(小叶樟)、栾树,市花为紫薇、石榴。 [90]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十堰市是一个山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是山岳风景旅游胜地。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
以下为十堰主要旅游景点:
2.丹江口市:武当山峡谷漂流,丹江口水库,丹江口大坝,千岛画廊,松涛山庄,伍家沟民间故事村,吕家河民歌村,银梦湖,太极峡风景区,武当山南神道,武当净乐宫,丹江口库区旅游中心港,丹江口国家森林公园,骡马沟村武柱峰景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 [55]。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张振武(1877—1912),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将领,“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1912年8月,被黎元洪暗中罗织罪状勾结袁世凯杀害于北京。
施洋,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当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何世昌,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
杨正刚,空军中将,1993年7月晋升空军中将军衔。
王建军,男,汉族,1958年6月生,湖北十堰人,1978年1月参加工作,198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62] [64]、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62-63]。 [61]
江诗信,原籍郧西县,1935年生,资助莘莘“寒门学子”十春秋“希望老人”。
白国伟,祖籍湖北十堰郧阳区,影视演员,画家,演讲家。
邓子新,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罗国士,中国书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香港美术学院荣誉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学教授、陕西华联艺术研究院院长,有中国“月季王”之美誉。
荣誉称号
播报编辑
获得时间 | 获得荣誉 |
1999年 | 国家园林城市 |
2000年 | 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 |
2001年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9] |
2002年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
2003年 |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10-11] |
2004年 | |
2005年 | |
2004年 | 全国双拥模范城 [12] |
2005年 |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13] |
2006年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14] |
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15] | |
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百佳城市 [16] | |
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武当山) [17] | |
2007年 | 中国最安全城市 [18] |
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19] | |
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武当山) [20] | |
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武当山) [21] | |
2025-08-06 | 国家卫生城市 [22-23] |
2025-08-06 |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4] |
2025-08-06 | 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 [25] |
2025-08-06 | 国家森林城市 [26] |
2025-08-06 |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区) [27] |
2025-08-06 | 2017美丽山水城市 [28] |
2025-08-06 | 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29] |
2025-08-06 | 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30] |
2025-08-06 | 2018年国际候鸟养生之都 [31] |
2025-08-06 | 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32] |
2025-08-06 | 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33] |
2025-08-06 | 中国地级市百强第61名 [34] |
2025-08-06 | 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35] |
2025-08-06 | |
2025-08-06 |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37] |
2020年11月 | 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 [38] |
2025-08-06 | 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39] |
2025-08-06 | 被表彰为“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村镇” [41] |
2021年2月 | 2020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拟激励市县 [60] |
2025-08-06 | 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先进市 [43] |
2021年5月 | 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 [44] |
2025-08-06 | 国家卫生城市(区) [58] |
2025-08-06 | 入选全国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 [69] |
2023年12月 | 入选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 [95] |
2025年4月 | 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129] |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友好城市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