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县是中国古代重要县级行政区,西汉时期初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县名源自境内武当山,具有重要军事地理价值。东汉光武帝时期曾置武当侯国,永建元年复为县 [2]。西魏至北周为武当郡及丰州治所,唐显庆四年迁治至旧均县城。该县地处汉水中游,为荆襄与汉中水陆交通要冲,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入均州。
- 设置时间
- 西汉时期 [2]
- 废止时间
- 明洪武二年(1369年)
- 隶属郡县
- 南阳郡、顺阳郡、淅阳郡 [2]
- 治所位置
- 湖北丹江口市西北 [5]
- 名称由来
- 因武当山得名 [1] [4]
- 历史地位
- 荆襄汉中交通枢纽 [5]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西汉初置武当县,属南阳郡管辖 [2]。东汉建武年间改置武当侯国,永建元年(126年)恢复县制。三国时期属曹魏南乡郡,西晋改隶顺阳郡。南朝宋时期成为始平侨郡治所,梁朝时为兴州治所。西魏至北周年间,同时作为武当郡及丰州行政中心。隋代属淅阳郡,唐代成为均州治所,显庆四年(659年)迁移治所至旧均县城。
地理方位
播报编辑
治所初设于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东临汉江河道转折处。唐代迁治后,新治所位于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东侧,即今旧均县遗址 [5]。该地扼守汉水中游,北接南阳盆地,南连江汉平原,形成连接荆襄与汉中的水陆交通节点 [2]。
名称由来
播报编辑
县名源自境内武当山,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南阳郡武当县'记载 [1] [5]。据元代《武当福地总真集》考证,山名早于县名,推断战国时期已有'武当'地理称谓 [1] [4]。有学者提出命名源于军事防御意图,'武当'即'以武力阻挡'之意,与战国时期楚国在此设防抵御秦国的历史背景相关 [3-4]。
军事地位
播报编辑
作为汉江流域战略要地,武当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处:
- 东汉建武三年(27年),延岑率农民军在此筑城据守
- 南朝宋时期设置军事性质的始平侨郡
- 元代《太平寰宇记》载县北存战国楚筑古寨山遗址,为秦楚对峙前线 [5]
- 明代以前长期作为州郡治所,控制汉江航运要道 [2]
相关文献
播报编辑
主要历史记载包括:
- 《汉书·地理志》明确记载西汉南阳郡下设武当县 [1] [5]
- 《水经注·沔水》详述汉水流经武当县东北的地理特征 [5]
- 《旧唐书·地理志》记录唐代均州治所迁移史实
- 《太平寰宇记》考证古寨山等军事遗迹
- 《武当福地总真集》系统梳理地名源流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