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龙川景区由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徽商胡炳衡故居和徽商纪念馆、胡宗宪少保府、乡贤祠、澄心堂纸作坊、水街、灵山庵等景点组成,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4]
2012年,宣城市龙川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11]
- 中文名
- 宣城市龙川景区
- 外文名
- Long chuan SenicArea,Xuan cheng [5]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气候区
- 开放时间
- 8:30-17:00 [3]
- 景点级别
- AAAAA级
- 门票价格
- 77元/人 [40]
- 建议游玩时长
- 1-2天
- 最佳游玩季节
- 4-10月份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徽州的一府六县之中,绩溪是一个面积较小而人口较少的县。但绩溪县四周环山,地势险要,是由北进入徽州府的要道。绩溪当地史乘也这样说:“绩非用武之地,然当宣歙之冲。凡寇之侵掠而至者,尝告警焉。”在县城的东北10多公里处,有一形如航船的村落,古称龙川,今又称坑口村。 [39]
龙川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胡氏家族以耕读传世,以科举报国,以商贸补田土之不足,奕世戴德,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6]
永安五年(公元318年),胡焱敕封散骑常侍兼中领军,随晋元帝南下,镇守歙州。 [12]
咸康三年(公元337年),胡焱游华阳镇至此,见地势“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羡其山水清丽,便卜龙川口荆林里聚族而居,成为龙川胡氏始祖,龙川村由此始建。 [12] [13]
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析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龙川属之。 [14]
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间兵部尚书胡宗宪进行大修。 [17]
明代是龙川村发展的鼎盛时期,重视科举,成为著名的“进士村”,先后有十多人中进士。 [15]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奕世尚书坊建成。 [18]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胡氏宗祠再度大修。 [16]
2002年,绩溪县启动编制龙川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2004年成稿);同年8月,绩溪航佳旅游总公司与绩溪县政府签订合同,取得龙川景区经营权。 [20]
2003年,徽州民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胡宗宪尚书府景点。 [20]
2009年11月,绩溪县成立绩溪龙川景区管理委员会。 [21]
2017年,龙川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月,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有关规定,绩溪龙川景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龙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隶属县政府管理。 [21]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龙川景区
地形地貌
宣城市龙川景区所属区域为中山、低山、丘陵区。地处黄山支脉和天目山支脉的结合部,地势呈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山峰均在海拔1000米以上,素称“徽(州)宜(州)之脊”。东部大鄣山的清凉峰海拔最高,海拔1787.4米。 [23]
气候特点
宣城市龙川景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春季71天,3月中旬始至5月下旬止;夏季120天,5月下旬始,9月中、下旬止;秋季60天,9月中、下旬始,11月中、下旬止。景区热能丰富,雨水充沛,常年风力1-2级。3-7月雨热同期,7-10月光温互补;云雾多,湿度大,相对湿度为75.6%。年平均气温15.8℃,平均最高气温17.4℃(1961年),平均最低气温15.2℃(1958年),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4℃。1月平均气温为3.4℃,极端最低气温-13.2℃(2025-08-05凌晨);7月平均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1.5℃(2025-08-05午后)。 [23]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厘米111.9千卡。年日照时数1926.4小时,日照率43%。无霜期年均240天。植物生长期中,气温稳定在5℃以上的天数为281天。0℃以上持续期316天(保证率80%)。平均年降水量1519.3毫米。大于0.1毫米降水日全年共151天。降水年际变化大,年极端降水量最多2308毫米(1983年),年极端降水量最少1001.8毫米(1978年)。 [23]
主要景点
播报编辑
综述
宣城市龙川景区由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徽商胡炳衡故居、徽商纪念馆、胡宗宪少保府、乡贤祠、澄心堂纸作坊、水街、灵山庵等景点组成,徽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4]
龙川水街
进入景区大门,过天井便来到龙川的第一个景点——水街。龙川河由西向东汇入登源河,流经村中的地段,两岸民宅鳞次栉比。胡氏族人因以两岸河堤为街面,故称其为“水街”。水街的雅称是龙堤、凤街,这个名称很有讲究。“龙堤”之称由河东的龙山衍生而来,对面的“凤街”则因脉接西面的凤凰山而得名。龙堤中间纵铺石板,代表“龙脊”;两侧用鹅卵石垒铺,代表“龙鳞”。凤街用白凤凰麻石横铺,代表凤凰的一片片羽毛。两道街合称“龙凤呈祥”。在古人眼里,龙为乾,代表男子;凤为坤,代表女子。由西往东,龙堤总是高于凤街。。 [35]
奕世尚书坊
奕世尚书坊坐落在绩溪县瀛州乡大坑口村,与龙川胡氏宗祠隔河相望。该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距今已有442年历史。牌坊为仿木结构,呈三门四柱五楼形制,高10米,宽9米,南北朝向。主体结构由4根柱、4根定盘枋和7根额枋组成。 [19]
牌坊的整体结构采用侧脚做法,向内收敛,四大柱子抹去棱角,即所谓“讹角柱”;立柱的南北两向各有抱鼓石护靠;坊顶为歇山式,用茶园石石板砍凿而成,由斗拱支撑并挑檐。各正脊两端,鳌鱼对峙;明间正脊中部置火焰珠,八大戗角翘然腾飞。主楼正中装置竖式“恩荣”匾,其四周盘以浮雕双龙戏珠纹。下方花板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为书法大家文徵明手书。奕世尚书坊的四根定盘枋起线两道,再饰以莲瓣纹。梁柱接点处用花牙子雀替装饰。额枋的雕刻图案精美,运用圆雕、透雕、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等工艺。 [19]
胡氏宗祠
龙川胡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清光绪4年(1878年)重修。宗祠坐北朝南,占地总面积1271平方米,坐北朝南,东西对称,平面分前、中、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 [24]
胡氏宗祠前是一个矩形广场,房屋场基、场地、栏杆全用花岗石砌成。大门为高大的重檐歇山式门楼,门楼前后两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和四根方梁,布局严谨对称。前进为栅栏门,穿过黑色栅栏为仪门和边门,仪门和边门中间各设一对石鼓、一双石狮。门楼后面为天井,进深约14米,宽13米,地面也是用花岗石铺成。天井两侧东西廊庑各有12根方石柱架、24根月梁。过天井后是祠堂中进祭典正厅,进深17米,面阔22米。正厅东西两侧各有12扇落地格窗门,每扇隔扇门的上部为镂空花格,下部是平板花雕,内容以荷为主体。正厅上首为一排原为24扇落地窗门,现存半数,花雕面以鹿为中心,衬以山光水色、竹木花草。后进是享堂,上下两层,前有一个狭长的天井,东西两廊现存24扇高约3米的落地隔扇门。 [24]
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特征的砖木结构。祠堂前进为门厅,是一座高10.5米、宽22米的重檐八角门楼。中进是全祠的正厅,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建筑结构,厅内4根银杏金柱,高6.5米;周长1.66米。后进为二层楼房,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构架。 [24]
胡宗宪少保府
胡宗宪少保府以抗倭纪念馆的新形式向游人展示他的生平事迹,该府共分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为“胡宗宪生平事迹”;第二展厅为“倭寇肆虐,临危受命”;第三展厅为“智勇双全,建功东南”;第四展厅为“剑埋冤狱,魂绕白云”。展厅应用现代声、光、电技术,生动展现了胡宗宪抗倭平疆的历史业绩。 [36]
胡宗宪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臣,官拜兵部尚书,衔任浙江、福建总督。他是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明神宗追谥其为“襄懋”。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中,“图以志形胜,编以纪经略”,收录地图114幅,约26万字;在“沿海山沙图”中,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这一重要文献说明,钓鱼岛在明代就已被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的海防区。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其吞并琉球国并改设为“冲绳县”之后的光绪十年(1884年),这比《筹海图编》中记载该岛的时间晚了322年。胡宗宪一生的抗倭事迹,被历代家乡人民传颂。为向龙川游人展现这位明代政治家、军事家的爱国主义情怀,绩溪县决定在龙川景区胡宗宪少保府原址上重建这一古老建筑。 [37]
乡贤祠
乡贤,指一地德行高尚的人。明清时,凡品学、政绩为地方所推崇者,殁后由地方官吏报请立牌入县乡贤祠,春秋予以祭祀。据《嘉庆绩溪县志》(嘉庆十五年(1810年)刊本)记载,绩溪县乡贤祠共祭祀15位乡贤,其中龙川有3位。龙川旧有“思敬堂”,既是族人思祖敬宗的圣地,又将龙川历代德高望重、有惠于乡里的族人名讳汇录于此;又据其中八人生平事迹绘成八幅图,作为龙川乡土教育基地。
宣纸作坊
乾隆皇帝喜爱的“澄心堂纸”即“龙须纸”制作技艺在“龙川澄心堂纸坊”再现。龙川“龙须十景”之中有一景名“龙草澄心”。所谓“龙草澄心”,“龙草”就是指龙须草。龙须山到处都是龙须草,此草状如龙须,细长柔韧,极富弹性,拉扯不断;短则盈尺,长则一米还多,是造纸的极好原料。龙须山因盛产龙须草而得名,这种草是制造澄心堂纸的主要原料。“澄心”则为存放龙须纸的澄心堂。 [38]
胡炳衡宅
胡炳衡宅位于龙川中部地段,其主人为胡炳衡,其子胡增钰,其孙胡锦涛。该宅院建于明代,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徽派古民居。占地面积251平方米,硬山屋顶,砖木结构,采用前厅后室布局,四周封砌马头墙。 [38]
开发建设
播报编辑
基础建设
2022年9月,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奕世尚书坊和胡炳衡宅消防工程(二次)招标。 [25]
2024年,红色龙川景区积极修缮红色遗址、建设纪念馆及配套设施,新建大梁广场1500余平米、4米高梅大梁雕塑1座、革命烈士陵园12000余平米等。另一方面,龙川5A级景区投资530余万元用于接待中心提升改造、胡富纪念馆修缮等工程,增置新能源充电桩,还开展了村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景区消防设施提升改造、游客中心休闲体验馆建设工程等。 [28-29]
2023年,宣城市龙川景区开展了业态丰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等工程,投入2000余万元布局研学教室、和谐书局、名人馆等新业态,进一步完善了景区业态。 [26-27]
2025年,宣城市龙川景区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力度。推进登源河治理和古村落活态修缮工程,恢复徽派建筑风貌。完善游客中心服务体验,配备智能导览、行李托管、休憩区等设施服务,针对老年游客群体,增设无障碍通道、轮椅租赁等服务。同时,引入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实现在线预约、导览讲解、客流调控、应急管理等功能一体化。 [30]
品牌建设
1986年,龙川胡氏宗祠被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1988年,龙川胡氏宗祠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
2010年,龙川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7]
2012年,宣城市龙川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准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7]
2013年,奕世尚书坊和胡炳衡宅继胡氏宗祠后成功晋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
2014年,龙川村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7]
2025-08-05,龙川风景名胜区入选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7]
文化活动
播报编辑
人文历史
- 胡富
胡富(1445-1522年)龙川胡氏第30世孙,字永年。中进士后初授南京大理寺平事;弘治初年(1488)任福建佥事,后调任广东副使,为政有绩,升湖南按察使,历任陕西右布政使、左布政使、顺天府尹、南京大理寺卿、户部待郎等职。因其“遇事果敢,执法尤坚”,再升南京户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少保,溢号康惠。著有《龙峰文集》传世。《明史》有其传。在龙川建有府第曰尚书府,文徵明为其书匾“世恩堂”。遗憾的是,尚书府已拆毁,仅存“世恩堂”匾现存龙川胡氏宗祠。 [19]
- 胡宗宪
胡宗宪(1512-1565年)龙川湖氏第34世孙,字汝真,号梅林。中进士后初授山东益都令,以政绩获嘉奖,晋升三级,任杭州知府。在此期间,胡宗宪始终没有忘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祖训,修整西湖,扩建岳庙,深受百姓好评。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任浙江巡按御史,旋即晋升为总督,总制七省军务抗倭灭寇。胡宗宪广纳人才,招集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等为幕僚;大胆起用俞大猷、戚继光、卢镗等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战略,转战江浙,平息倭患。他“以孤危之身,横百啄之口,出万死之后,成一朝之功”。由于胡宗宪在维护民族尊严、保卫国民安全等方面“功不可没”,以功勋获得殊荣,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并加太保,成为龙川胡氏家族封建社会的第一人。 [19]
活动
2025-08-05上午,宣城市龙川景区荣膺国家AAAAA级景区揭牌庆典在龙川接待中心广场举行。 [1]
2023年,宣城市龙川景区开展“玉兔贺岁添瑞气金龙翻腾闹新春”文明实践活动。 [32]
2024年,宣城市龙川景区举办“龙吟山水间璀璨徽之源”龙舞迎新春展演活动。 [32]
每年3月左右,龙川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联合宣城市龙川景区等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系列活动,通过培训提升扑火队员专业素质,同时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和法律法规。 [31]
特色小吃
- 绩溪挞粿
绩溪挞粿是绩溪徽菜的典型代表之一,流传千年,挞粿是徽州地区最为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之一,早在唐代,人们远行就会带上挞粿作为干粮,至明清时期,挞粿更是成为徽州人必备的食品,无论是外出经商、求学、上山下田甚至是平日里的早餐,都是徽州人的首选。 [34]
- 绩溪焖粉
- 绩溪水馅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徽菜里面有一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吃——绩溪水馅包,却是徽商们的心心念念、时常记挂的食物。水馅包的馅料取材因时而变,通常都选用当季的时令菜蔬,加入新鲜的猪肉或一些当地的特产,比如笋干、木耳、香菇、火腿等再加入调味料拌合而成。 [34]
- 胡氏一品锅
“一品锅”是绩溪传统的、档次较高的而又最具代表性的徽菜著名菜品之一,其发源于绩溪县上庄镇,因胡适宴请宾客时常以此锅作为主菜,所以又被称为“胡适一品锅”。冬天是最适合吃“胡适一品锅”的季节,大家围坐锅边,边吃边聊,热气腾腾,菜香四溢。蛋饺、豆腐包、猪肉、鸡肉……每一口都是满足。一品锅不仅让人胃口大开,也驱散了冬日里的湿冷。 [34]
- 刀板香
刀板香其由来与明代兵部尚书胡宗宪有关。相传胡宗宪返绩溪龙川时,路过歙县问政山拜访恩师。为款待爱徒,师母将家中腌猪肉平铺在山笋上面,放置于刀板蒸熟切片上桌,胡宗宪吃后胃口大开,命名此菜为“刀板香”,一直沿用至今。刀板香算是融“三香”于一体了。第一香猪肉,位于上层,可谓“天时”;第二香樟木板,位于下层,可谓“地利”;第三香笋香,位于中层,可谓“人和”。这道菜上来,天时地利人和都有了,深得中华饮食文化之神韵。 [33]
管理机构
播报编辑
龙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2]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门票
77元/人 [40]
交通
- 外部交通
绩溪地处黄山脚下,交通便捷。皖赣铁路、芜屯公路穿境而过,距徽杭高速出口仅25公里,距合铜黄高速出口仅35公里,距黄山机场仅57公里。绩溪火车站为国家二级站,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福州、昆明、厦门、南昌、鹰潭、青岛、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 [3]
- 内部交通
龙川景区距绩溪县城仅11公里,县汽车站有公交车直达龙川景区,每20分钟一趟, [2]票价:2元。 [3]
路线
仁和园→水街→奕世尚书坊→都宪坊→胡宗宪少保府→胡氏宗祠→上官桥→灵山庵→龙川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