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Jixi County),隶属安徽省宣城市,地处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东部,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东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绩溪县辖8个镇、3个乡 [36]。截至2023年末,绩溪县常住人口13.6万人。 [35]绩溪境内的方言情况较复杂,以翚岭为界,大致可分为岭南、岭北两大片,主体是以县治华阳镇为中心的岭南话。 [59]
汉代称华阳镇,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设良(梁)安县,唐朝永泰二年(766年),置绩溪县。绩溪是古新安、古歙州、古徽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至宋代属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大徽村”,改歙州为徽州”。2025-08-14,绩溪县解放,改属徽州专区,1988年1月,划入宣城地区,2001年1月,属宣城市。 [30]绩溪县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位于黄山与天目山接合部,县界及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0余座,重峦叠嶂,溪流纵横,地势高于邻县,史称“宣歙之脊”。 [5]绩溪县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先后被授予“养生宜居县”“中国天然氧吧”。2020年-2022年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69]
2023年,绩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03.1亿元,同比增长5.5%。三次产业比重由2022年的15.2:44.6:40.2调整为14:43.1:42.9。 [35]
- 中文名
- 绩溪县
- 外文名
- Jixi County
- 别 名
- 徽菜之乡、徽厨之乡
- 行政区划代码
- 341824
- 行政区类别
- 县
- 所属地区
- 安徽省宣城市
- 面 积
- 1126 km2
- 下辖地区
- 8个镇、3个乡
名称衍变
播报编辑
自唐永泰二年(766)置绩溪县后,县名绩溪一直沿用。
绩溪,“绩”有“缉麻线”的形义,“溪”为山间流水。《元和郡县志》记载:“县北有乳溪,与徽溪(今翚溪河)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方舆志》记载:“临溪石,在县北三里(浣纱溪)溪岸上,其方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纱,数里妇女悉来浣纱,去家既远,遂绩其旁以守之。春时多丽服,群绩于此,虽不浣纱者亦会绩焉。县名亦兼此义。”
“溪”,亦作“谿”。清嘉庆《绩谿县志》,从县印写作“谿”。民国县政府印亦作“谿”。民国十六年(1927),改铸县印,始作“溪”。 [2]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先秦时期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梁大同元年(535年),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良安,民间有人写作“梁安”),属新安郡。县治在扬之河东岸大屏山麓后岸村(今后外村)。承圣二年(553年),分新安郡黟、歙、海宁、黎阳4县置新宁郡,良安县的归属未见记载。一说,良安置县不久即废。清乾隆《绩溪县志》载,唐武德七年(624年)废良安县,仍归歙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唐永泰二年(766年),平息旌德县王万敌农民起义。刺史长孙全绪奏置绩溪县。《寰宇记》:绩溪“永泰二年(766年)置”。《旧唐书》:“永泰二年十一月甲子日改为大历元年,故《元和志》云,大历二年置。疆里至大历二年乃定”。)析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属江南西道歙州。景福元年(892年)隶歙州,五代十国时,先属吴国(杨行密),后为南唐地。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县境属江淮行省徽州路。二十一年,属江浙行省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即宋(韩林儿)龙凤三年,县境属朱元璋江南行省徽州路,旋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吴(朱元璋)元年(1367年),改兴安府为徽州府。绩溪县均属之。
明清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裁府,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年(1913年)设道,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六年(1917年),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九年(1920年)初,设首席县长制,绩溪县归宣城县长节制。同年10月,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所休宁)。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属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直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025-08-14,属安徽省徽州专区。
2025-08-14,复设徽州专区,绩溪县属之。
自然地理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结合带,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分水岭,东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交界,北与宁国市、旌德县毗连,西与旌德县、黄山区及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邻;介于北纬29°57′~30°20′,东经118°20′~118°55′之间;县境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 [5]
绩溪县
气候
绩溪县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受地形影响,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气温较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风力较弱,且表现出垂直分异。春季气温回升快,雨日多;秋季气温下降快,雨日少。春、秋两季短,实为冬、夏之过渡性季节。 [5]
地质
- 地层
县境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缺失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总厚度为11202至13667米。其中,震旦系分布最广,约占总面积的1/3。
- 地质构造
全县地质构造为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绩溪复背斜由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及奥陶系地层组成。主轴为前震旦系和震旦系,自西南边境的金钢岩沿嵇公关、仙人岩尖、高枧山、锦屏山、黄花尖、芦塘山至坑南坞尖。以石街头附近为枢纽,分别向北东、南西两方倾伏。轴线明显,形态复杂。清凉峰向斜呈北东向伸入浙江临安。郑家溪扇形背斜由前震旦系、震旦系及寒武系地层组成。印支期大断裂在印支期强烈褶皱中形成北东向两大断裂带。燕山期小断裂多呈北西向,以正断层为主,长约1至4公里。主要有金沙、大石门、涯山岩等断层。 [64]
地形地貌
绩溪县位于黄山与天目山接合部,县界及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0余座,重峦叠嶂,溪流纵横,地势高于邻县,史称“宣歙之脊”。山脉、盆谷相间,呈“多”字形延伸。中部是贯通南北的断裂带,县城位于断裂带中南段的华阳断陷盆地。清凉峰踞县境东端,界皖、浙两省三县,顶峰及其北坡坐落境内。中部东西向凸起,溪水南北分流,分别入钱塘江和长江。 [5]
水文水利
- 水文
绩溪县地处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是新安江重要源头,境内的登源河、扬之河和大源河三大河流构成绩溪新安江流域主体。全县国土面积1126平方公里,其中新安江流域面积达880.76平方公里,占安徽省新安江流域总面积的13.07%。 [66]
- 水利
绩溪县小型水库40座。 [67]2024年,对王家源水库进行改建,水库总库容347万m3,兴利库容274万m3,死库容20万m3,滞洪库容53万m3。水库死水位236.0m (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正常蓄水位266.0m,汛限水位同正常蓄水位, 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68.38m,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269.00m。
大坝坝型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走向N31.895oW。由左岸非溢流段、溢流段、右岸非溢流段组成,呈一字型布置。坝顶长155m,坝顶宽6.0m,坝顶高程271.0m,防浪墙顶高程272.2m,最大坝高53.5m。大坝共分为9个坝段。上坝道路路线起点位于石门里南侧现有村道上,终点位于拟建水库大坝右坝头,路线全长1.180公里,为4.5m宽沥青砼道路。库区复建道路起点位于拟建王家源水库大坝右坝头,并与上坝道路相接,终点顺接王家村南侧现状通村道路,全长 2.24km,3.5m宽的水泥混凝土道路。 [68]
土壤
县境地带性土壤垂直分异,依海拔高度自下而上为红壤、黄壤、黄棕壤及少量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沼泽土,非地带性土壤有石灰岩土、紫色土、潮土和水稻土,共9类。其中,红壤分布最广,占县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65]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水资源
绩溪县水能资源可开发量为2.3万千瓦。地表径流总量10.3亿米,人均年占有量6042米,地表径流96.6%流出境外。 [5]
地表径流县境地表径流总量为10.3亿m3。人均年占有量为6042m3,相当于全省4.3倍,全国2.2倍。耕地亩均可供量为8900m3,相当于全省8.7倍,全国的5.6倍。县境地势高于四邻,地表径流96.6%流出境外。地下水县境钱塘江流域地下水总量约1.65亿立方米。每年补给水量每平方公里为10至15万立方米。长江流域约8000万立方米。地表泉水约百处,深山、隘谷、岭径路旁均有出露,水量小,四时不竭。著名的有高枧山石枧泉、石榴村温泉、罗昆罗公泉、石照山白泉、瀛洲龙山泉、灵山灵沧泉、大屏山挂屏泉、黄会山黄会泉和幕山泉、船形山水洞泉。 [63]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全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9701.66公顷(14.55万亩)。其中,水田7614.35公顷(11.4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8.49%;水浇地25.83公顷(0.04万亩),占0.26%;旱地2061.48公顷(3.09万亩),占21.25%。全县耕地长安镇分布最多,面积为2143.91公顷(3.22万亩),占全县耕地的22.1%。
坡度级小于等于2°的耕地为3281.18公顷(4.9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3.82%;坡度级在2°~6°的耕地为879.32公顷(1.32万亩),占9.06%;坡度级在6°~15°的耕地为3449.61公顷(5.17万亩),占35.56%;坡度级在15°~25°的耕地为1680.96公顷(2.52万亩),占17.33%;坡度级大于25°的耕地为410.59公顷(0.62万亩),占4.23%。
(二)种植园用地10439.38公顷(15.66万亩)。其中,果园为6893.87公顷(10.34万亩),占种植园用地66.04%;茶园为1893.40公顷(2.84万亩),占18.14%;其他园地为1652.11公顷(2.48万亩),占15.82%。面积占比最高的为果园,除没有橡胶园外,面积占比最少的为其他园地。全县种植园用地家朋乡分布最多,面积为2823.17公顷(4.23万亩),占全县种植园用地27.04%。
(三)林地81115.41公顷(121.67万亩)。其中,乔木林地为66238.44公顷(99.36万亩),占林地面积的81.66%;竹林地为10922.81公顷(16.38万亩),占13.46%;灌木林地为980.49公顷(1.47万亩),占1.21%;其他林地为2973.67公顷(4.46万亩),占3.67%。面积占比最高的为乔木林地,面积占比最少的为灌木林地。全县林地伏岭镇分布最多,面积为13979.65公顷(20.97万亩),占全县林地的17.23%。
(四)草地130.46公顷(0.20万亩)。全县草地全部为其他草地,没有天然牧草地和人工牧草地,华阳镇草地分布最多,面积40.77公顷(0.06万亩),占全县草地的31.25%。
(五)湿地178.84公顷(0.27万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8个二级地类。本次调查全县湿地全部为内陆滩涂,没有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盐田、沿海滩涂和沼泽地7种地类。湿地主要分布在河道范围内。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084.90公顷(6.13万亩)。其中,建制镇用地1386.86公顷(2.08万亩),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3.95%;村庄用地2486.95公顷(3.73万亩),占60.88%;采矿用地142.99公顷(0.21万亩),占3.50%;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68.10万公顷(0.10万亩),占1.67%。全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华阳镇分布最多,面积为1300.64公顷(1.95万亩),占全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31.84%。
(七)交通运输用地1572.02公顷(2.36万亩)。其中,铁路用地313.53公顷(0.47万亩),占交通运输用地19.94%;公路用地717.26公顷(1.08万亩),占45.63%;农村道路541.23公顷(0.81万亩),占34.43%。面积占比最高的为公路用地。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01.80公顷(2.70万亩)。其中,河流水面977.07公顷(1.47万亩),占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4.23%;水库水面178.19公顷(0.27万亩),占9.89%;坑塘水面429.61公顷(0.64万亩),占23.84%;沟渠156.18公顷(0.23万亩),占8.67%;水工建筑用地60.75公顷(0.09万亩),占3.3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临溪镇,面积347.67公顷(0.52万亩),占全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19.30%。 [62]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 植物资源
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已查明共有150多科,132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7种,省、地方保护的20余种,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黄山松、青岗栎;还有桑、茶、油桐、油茶、山核桃等经济林;竹类分布较广,主要有毛竹、元竹等。药用植物,有贝母、黄莲、白术、丹参、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等600多种。 [6-7]
- 动物资源
绩溪县野生动物中兽类有50余种、鸟类100余种、爬行类20余种、两栖类10余种、鱼类30余种。 [7]
- 自然保护区
绩溪县2017年跻身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后,持续做足生态环境保护“增量”文章,在全省率先推行林长制,重点推进翚溪省级森林公园、鄣山省级森林公园、龙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登源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既保障生态源地之间生物迁徙廊道连通性,又强化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严控有害外来物种入侵。截至2023年,全县森林覆盖率82.15%,森林蓄积量达1036万立方米,为野生动植物保护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绩溪县还建立起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平方米的生态陈列馆和1个10亩室外珍稀树木园,园内移植有200余种珍稀植物。 [61]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人口
播报编辑
人口数量
2023年,绩溪县户籍人口17万人,常住人口13.6万人,全县户籍人口出生率4.1%,人口死亡率4.3%,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2%。 [35]
民族
截至2024年,全县共有少数民族24个,480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其中最多的为哈尼族,约89人,其次为苗族、土家族等。 [58]
语言
绩溪境内的方言情况比较复杂,以翚岭为界,大致可分为岭南、岭北两大片,主体是以县治华阳镇为中心的岭南话。全县23个乡镇,讲岭南话的人占18个乡镇,其中大部分是本地居民的后代,少部分是光绪年间从江北(主要是安庆、庐州、凤阳、颍州)迁来的后裔,还有民国时期由安庆、浙江江山迁来绩溪的移民后裔。讲岭北乡话的是镇头、浩寨、旺川和上庄4个乡;大源乡人讲歙县北乡话,人口占全县总数的2.6%。而其与上庄乡毗邻的梨川、里洪和外洪村人讲话接近岭北乡话。绩溪南部、东部的一些乡村因与邻县或邻省交界,受邻地方言影响,语音或词汇的个别方面往往带有邻地方言的色彩。如临溪乡、大源乡带有明显的歙县方言色彩;荆州乡原分辖皖浙两省,带有昌化方言的特点。金沙村原属宁国县,少数老年人在家内说当地方言,中青年人说绩溪话。
此外,还有外地移民和本地人杂居而形成的混杂方言。如华阳镇、高迁乡、临溪乡的雄路、孔灵有安庆、皖北、浙江淳安、江山、江西、江苏、两湖等10多个省的人杂居,其中以安庆人居多,今安庆、淳安、江山人内部保持了原籍方言,其他省、县人老年人操原籍方言,年轻人说绩溪话。镇头乡小岭上有江山、安庆及湖南、湖北、江西计5省13县人,老年人各操自己的原籍方言,年轻人讲岭北话。绩溪境内有回、畲、满等15个少数民族,居绩溪年久的说绩溪话,其子女都说绩溪话。 [59]
宗教信仰
绩溪县境内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县内宗教活动,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衰于清末。清康、乾年间,寺庙、庵院、道观遍及城乡,晨钟暮鼓,香烟缭绕不绝。咸、同年间,战乱毁其半。同治后期,有所复兴。民国年间,受五四运动冲击,香火衰落。民间历来崇尚儒家伦理,对宗教信仰多为敬神活动。僧、尼、道士多为外籍人。民国时期,县有僧会司(设太平禅寺),属徽州府僧纲司。基督教光绪十八年(1892),一度在县衙门口设福音堂。天主教清光绪十八年(1892)由西班牙人传入,神甫瞿功昭在城内犁尖角仁里巷购民房作教堂,属屯溪堂口。 [60]
政治
播报编辑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2年,绩溪县实现生产总值1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0.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5.3亿元,下降1.5%;第三产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0.9%,三次产业比重由2021年的14.7:45.9:39.4调整为15.2:44.6:40.2。
2023年,绩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4.5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比重由2022年的15.2:44.6:40.2调整为14:43.1:42.9。 [35]
2023年,绩溪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8%,其中新开工制造业同比增长80.8%,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17.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4%,基础设施同比增长71.6%,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62.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7%。 [35]
2023年,绩溪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5亿元,同比增长5.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4亿元,同比增长13.7%。 [35]
绩溪县境内设有安徽绩溪经济开发区。 [36]
第一产业
2023年,绩溪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2亿元,增长4.6%,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7%,其中农业产值同比增长1.7%,林业产值同比增长6.6%,牧业产值同比增长8.6%,渔业产值同比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同比增长8.2%。从农产品产量看,2023年全县油菜播种面积3183.4公顷,比上年增长1%。粮食生产种植面积6715.2公顷,产量37402.5吨。全年生猪出栏8.3568万头,比上年增长11.75%。其他畜牧业中绩溪特色小黄牛出栏0.6642万头,同比下降4.54%;活家禽出栏19.4490万只,增长11.09%。 [35]
第二产业
2023年,绩溪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1.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6.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1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务收入96.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45亿元。
2023年,绩溪县建筑业实现产值13.8亿元,同比下降5.6%,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8%。 [35]
第三产业
邮电
截至2023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9.1万户,互联网用户8.6万户。
商业、外经、旅游
2023年,绩溪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2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2%,累计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12.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全年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10%、10%、21.8%和25.8%。
外资引进方面:2023年,绩溪县实际到位国外资金累计3.1万美元。
进出口方面:2023年,绩溪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4047万美元,同比下降23.9%。
据旅游部门统计,2023年,绩溪县旅游接待人数497.48万人次,同比增长52.08%,全县旅游收入44.89亿元,同比增长39.93%。 [35]
金融
截至2023年12月底,绩溪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实现存款余额189.9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居民本外币存款余额144.9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9.4亿元,同比增长11.5%。 [35]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
截至2023年末,绩溪县共有各类学校18所(不含幼儿园、教学点),在校学生15694人,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8.23%,九年巩固率8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6.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11%。 [35]
医疗
截至2023年末,绩溪县共有卫生机构16个(不含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公共卫生机构3个,共有床位946张,卫生技术人员103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5人、注册护士552人。 [35]
科技
2023年,绩溪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2458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1561人,事业单位高级工及以上聘用人员65人,全县除事业单位以外高级工754人。
2023年,绩溪县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29家,同比增长11.5%;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数45家、同比增长80%。持续培育和建设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2023年新获批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推进产学研对接成果转化,富凯特材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的“基于VIM-ESR-VAR冶炼工艺的变形高温镍基合金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获批省科技厅2023年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高新领域项目,是全市唯一立项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立兴新材料与南京大学合作,引进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担任科技副总,与南京大学签订“氯化钠品质提升”技术开发合同、与东南大学签订“丙烯酸酯封端聚醚的合成及其工艺”技术开发合同;袁稻农业与安徽工程大学签订“秸秆再利用可循环热塑性复合板的制备及应用”技术开发合同。 [35]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绩溪县拥有乡镇文化站1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51.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9.5万,电子图书32.3万;拥有广播调频发射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全县年末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2126户,其中:数字用户4612户。宽带互动用户78365户,户户通用户1500户。广播综合覆盖人口率99.95%,电视综合覆盖人口率99.95%。全县共有星级饭店1家,星级饭店客房169间。 [35]
体育
截至2024年,全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情况:完成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升级、配建24个,建成口袋体育公园1个;建成健身步道5公里;新建百姓健身房2个。全县体育场地总面积37.15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度增加3.6696万平方米,增长率9.88%。 [57]
社会保障
自2025-08-14起,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绩溪县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340(元/月)。 [25]
截至2023年末,绩溪县共有城乡社会养老服务机构13个,拥有床位1284张。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058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2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562人,农村特困人员637人,社会散居孤儿2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9人;其他社会定期救济对象105人,全年对城乡困难群体实行临时救助288人次。
2023年,绩溪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733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退休人员17007人,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人数87124人,参保缴费3558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76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90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16140人。 [35]
交通
播报编辑
综述
绩溪县境内芜屯公路(215省道)与南雄公路(217省道)自北、自西相交县南;皖赣铁路纵贯县境南北,绩溪火车站为二级站。与徽杭高速公路所在县境只距离2千米,与黄山机场仅距56千米,与芜湖港相距186千米。 [8]2025-08-14,合福高铁正式通车,在绩溪设绩溪北站1个高铁站。2024年10月日,宣绩高速铁路通车。 [74]
2023年,绩溪县完成客运量37.91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685.37万人公里,与上年同比客运量上升18%和周转量上升11%。完成货运量138万吨,与上年同比上升5%,货运周转量16782万吨公里。与上年同比上升5%。
公路
截至2023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125.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9.99公里/百平方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高速公路1条(G4012溧黄高速)46.3公里,国道2条(G233克黄线、G330洞合线)53.7公里,省道2条(S346荆白路、S207文岩路)117.8公里,县道15条229.9公里,乡道93条337.6公里,村道266条340.5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46.3公里,一级公路13.9公里,二级公路84.4公里,三级公路31.5公里,四级公路949.8公里。 [35]
铁路
绩溪县境内铁路有杭黄铁路、宣绩铁路和杭临绩铁路。 [51]杭黄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浙江省杭州市与安徽省黄山市的高速铁路,其正线东起杭州铁路枢纽杭州南站,并通过杭深铁路连接杭州东站,西至黄山北站,全长287千米,共设车站10个,运营速度250千米/小时。 [52]宣绩铁路是安徽省铁路"十三五"规划安徽省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也是推动皖江地区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正线全长111.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宣城、宁国南、绩溪北3座车站,其中宣城、绩溪北为既有客站。 [53]杭临绩铁路是杭州至武汉铁路通道的一部分,这条铁路从杭州西站经临安到达绩溪北,全长是141公里,按350km/h的时速进行建设。 [54]
公共交通
2016年,全县有客运企业(户)35家,客运车辆225辆,客运周转量21339万人公里;全县有货运企业(户)360家,货运车辆1323辆,完成货运周转量24872万吨公里。 [55]从2018年开始,绩溪县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截至2023年,全县11个乡镇75个建制村已全部开通了城乡公交,城乡公交划分为13个片区,运行车辆75辆(含6辆备用车辆),实现乡镇村城乡公交全覆盖。2023年,先后开通了临安区清凉峰镇——绩溪县伏岭镇永来村、绩溪县城——临安区岛石镇仁里村、临安市昌化镇至绩溪县荆州乡方家湾村三条跨省公交。 [56]
人文
播报编辑
综述
绩溪文化积淀厚重,拥有丰饶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耀若群星,遍布徽岭南北。有“木雕艺术殿堂”美誉的龙川胡氏宗祠,早在1998年就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祠内极富盛名的隔扇门裙板木雕荷花图,寓意“和谐”“和美”“和顺”“和鸣”,处处体现出以“和”为贵的传统儒家思想,是徽文化思想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和谐之源。始建于宋代的绩溪文庙是皖南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孔庙,占地面积1439平方米;明伦堂考棚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国内目前留存为数不多的考棚之一;周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1156平方米,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宗祠内陈列有大量的徽派石雕、木雕、砖雕文物精品,现已整修为绩溪县三雕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40]
饮食
- 一品锅
“一品锅”即徽州冬季常吃的一种火锅,吃起来油而不腻,烂而不化,热而不烫,冷而不却,色香味俱全。相传,此菜由明代石台县“四部尚书”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制。一日,皇上突然驾临尚书府作客,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外,余夫人特意烧了一样徽州家常菜——火锅。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赞美不绝。后来,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锅竟是余夫人亲手所烧,便说原来还是“一品锅”!菜名就此一锤定音。 [37]
- 绩溪挞粿
绩溪挞粿是绩溪当地一种普通面食,也被戏称为“中国的披萨饼”。挞粿是非油煎食品,烘烤而成,更为健康。因馅料的不同而各具其味,干菜、鲜菜均可作馅料包入其中,常见的有香椿、萝卜丝、黄豆粉,入口芳香、硬软适中,独具地方特色。 [38]
- 春笋焖饭
习俗
- 家训
绩溪县是古代徽州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核心区,家训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徽州宗族制度和家族理念绵延千年,形成了众多优秀的族规、族训,并进而演绎为惠泽后世的家风家训,成为维系家族团结、社会和谐、乡风文明的重要力量。 [41]
- 安苗节
安苗节流行于绩溪一带,当地有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芒种端午前,点火夜种田。种田种得苦,图过安苗福。”芒种后,全村水稻栽插完毕、稻禾长势初定时,由村中长老择一个龙(辰)日或虎(寅)日举办安苗节。安苗节那日早晨,村民在村前空场或河滩设祭坛,将庙中的汪公神像请上祭台。祭台前摆香案,置香炉、烛台,供村民祭拜。祭台周围插旗幡,除常备的锦缎三角彩旗外,还有节前用绵纸制成的方形大旗,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墨字一丝不苟,端庄醒目,那是庄户人最庄严的大愿。 [42]
- 舞犭回
起于南宋初期,是邵氏先祖们为镇灾驱邪,祈福迎祥,佑护家族而独创的祭神仪式,后发展成绩溪伏岭独有的民俗。“舞犭回”在绩溪,一舞数百年,到清代晚期,已呈鼎盛之势,形成一套完整、讲究的程式和礼仪,成为伏岭一项标志性的节庆活动。每年正月,举族参与,轰轰烈烈,人气爆棚。 [43]
- 祭社
祭社是伏岭镇北村一种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文化。祭社由主祭、大祭、引祭、司祭、读祝酒词等15位“礼生”组成。北村“祭社”过程十分隆重,程氏宗祠内悬挂神像,张灯结彩,吹奏鼓乐,迎接“社神”进祠堂,在神像前燃特大红烛,摆设“三牲”供品及各式各样“琼碗”,祭祀神灵。 [43]
- 秋千抬阁
“秋千抬阁”起源于清代,至今已两百多年。“秋千抬阁”实为“花车转阁”和“湖村抬阁”的统称。“花车转阁”亦称“秋千”,两项目均出自绩溪县伏岭镇湖村,传播年久,已经成为了绩溪传统特色民俗之一。这项民间活动历经两百多年的演绎与创新,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古朴典雅、场面壮观,深受群众喜爱。 [43]
艺术
- 徽商文化
从地缘政治上讲,绩溪是徽文化的核心地带。从历史源渊上看,绩溪又是徽文化孕育发展的有机整体。绩溪隶属徽州千年,决定了其与徽州文化有着深刻内在的源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徽文化是一种商人文化。而绩商是徽商中的一支劲旅。宋代绩商已颇具实力,以经营徽墨、茶叶、菜馆、国药、土杂山货等,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明清时最是鼎盛。绩溪从商人口比例名列前茅。县内“出贾既多,土地不重”,行贾四方,甚至远涉东南亚欧美。至民国时,全县外出经商之人占总人口的25%,最高年份达到30%以上,最终使江南商埠有了“无绩不成街”之说,足见绩溪徽商之影响力。 [9]
- 手龙舞
手龙舞是流传于绩溪民间的传统儿童舞蹈,一般由10-13岁的少年组成群舞,在传统的表演形式中,男童多剃瓦片头,穿红围兜及马裤,女童扎羊角辫,穿彩色短袄裤,一般20名男童擎手龙,10名女童举龙珠,群龙聚首,龙珠聚集,场面喜庆壮美,充满生机与童趣。 [43]
- 徽剧
徽剧原为徽州地方戏曲,由弋阳腔、昆曲演变成独特剧种。绩溪是徽剧发源地之一,徽剧(徽戏童子班)诞生于清代中期,演员为清一色少年。伏岭村建立“三十同庚值年”制度,各门值年男子以出生月份大者牵头,筹备童子班演出活动事宜。从二十九岁那年正月十七夜游灯后“接灯”开始,到三十岁正月十八日向下届值年人移交戏箱(服装、道具),公布收支账目结束,届期一年。 [43]
其他文化
截至2023年,全县非遗代表性项目共133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4项、市级59项;全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139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26人、市级81人。 [72]县境内现有文化遗存三百余处,其中祠堂一百三十余幢,徽派古民居、古道、亭庙、古水口、古桥随处可见,共有国保、省保、县保文物53处。 [40]
名称 | 简介 | 图片 |
---|---|---|
龙川胡氏宗祠 | 龙川胡氏宗祠坐落在瀛州乡大坑口村东,距县城12公里,龙川是大坑口的古称。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1988年1月,龙川胡氏宗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7] | |
绩溪文庙 | 绩溪文庙又称“江南第一学宫”,以南北为中轴线,作东西对称布局,由南至北,依次是庙门、棂星门、泮宫坊、伴池浮桥、戟门、露台、东西两庑、大成殿。2025-08-14,绩溪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8] | |
明伦堂考棚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县城适之路北端绩溪中学校园旁。坐北朝南,原由门厅、庭院、候考厅、考棚、明伦堂等五大部分组成,现存门厅、庭院、候考厅。 [49] | |
周氏宗祠 | 华阳周氏宗祠位于县城曹家井39号。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修缮于清乾隆三十四年至四十一年,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它由影壁、门楼、回廊、庭院、正厅、厢房及后进奉先楼七大部分构成(后进的奉先楼于文革期间拆除不存)。 [50] |
名称 | 简介 | 图片 |
---|---|---|
端午锦袋 | 端午锦袋是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由传统手工技艺缝制而成,造型多样、色彩鲜艳。气味清香的端午锦袋,除了能驱蚊防虫,还饱含美好的祝福。 [43] | |
徽州三雕 | 徽州三雕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之前,但盛行于明清时期。徽州三雕主要集中在古徽州一府六县区域,特别是徽文化核心区的绩溪县,徽州三雕精品众多,位于龙川村的胡氏宗祠、湖村的门楼巷、上庄的古建筑群等都是三雕艺术的突出代表。2014年,徽州三雕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44] | |
徽墨制作技艺 | 徽墨制作技艺可追溯到唐代末期,宋元时期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药物成为药墨。到了明清时期,徽墨的制作进入盛世阶段,清代,徽墨制作分为四大名家系统,即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其中汪近圣和胡开文两位都是绩溪县人。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44] | |
绿茶制作技艺(金山时雨) | 绩溪县自古产茶,茶园分布广泛,1850年,创于上海的汪裕泰号将产自上庄镇上金山的茶,于1868年定名为金山时雨,该茶因品质上乘,随即畅销美国旧金山、香港、日本、南洋群岛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45] | |
墨模雕刻 | 墨模雕刻是集中体现各种书法、绘画以及金石雕刻的再次创作的独特艺术。墨模的优劣、储藏量多少,是衡量墨厂所出产品种类、质量、艺术价值的主要标志。2017年,墨模雕刻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46] |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 龙川景区
龙川位于县城东11千米处的瀛洲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所在的龙川村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形如龙舟出海,堪称风水宝地。景区内的胡氏宗祠被称誉为“江南第一古祠”、“木雕艺术殿堂”。奕世尚书坊为盛明时期所建,是徽派石雕的典型代表。胡炳衡宅(未开放)则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徽州古民居旧貌,记录了徽商历史。 [75]
- 千年仁里景区
千年仁里景区距县城3千米,位于登源河西畔。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村南留有龟山遗址。文革前村中还有石牌坊10余座,以贞节牌坊居多,仅存2座,皇门公牌坊是现存遗迹之一。据说,这一牌坊是为官至皇门侍郎的村人所立。村中还留有程姓一世祖的墓道坊,横额上刻有“唐金乡尹药公墓道”。村中近1500年历史的“百步钦街”,是当时皇帝御赐耿姓尚书“免征地”一块,在村东井地段用砖砌垒“百步钦街”一条。廊亭已毁,但百步钦街道路保存完好。 [10]
- 鄣山大峡谷
鄣山大峡谷又称伟人谷,占地面积约15平方千米。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南大门。景区内拥有43种国家级珍贵物种和13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五十余个景点,其中“伟人石像、百丈岩、葫芦潭、冠顶生花”是其主要特色景点。“世界第一巨石”百丈岩,高460米,宽180米。 [11] [77]
- 绩溪博物馆
绩溪博物馆是一座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馆址坐落于老城区中心地段,原为老县政府旧址,同时还是老县衙遗址。建筑面积达10003平方米,占地面积952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3500平方米。绩溪博物馆的展馆分为:序厅、绩水徽山、人文绩溪、商道绩溪、风土绩溪、徽韵绩溪和徽味绩溪七个部分。内容有巍巍徽岭、潺潺徽溪、崇文重教、新学先声、徽商故里在绩溪、徽州骆驼绩溪牛、花朝古会、秋千抬阁、绩溪三雕、绩溪名厨、徽菜名馆等。 [12] [78]
- 徽杭古道
图册参考资料 [79-81]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绩溪自古就有“邑小士多、代有闻人”的美誉,涌现出一批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颇具影响力的著名人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纵横驰骋,各领风骚。如明朝抗倭名臣、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一代巨贾、红顶商人胡雪岩,徽墨制作大师胡天注,著名茶商胡炳衡;近代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中国第一位女农学家曹诚英;现代有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国家部委领导胡海峰 [34],两院院士洪德元、章基嘉、鞠躬、方荣祥等。 [1] [28]
重要荣誉
播报编辑
2019年7月,绩溪县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名单。 [14]
2025-08-14,绩溪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15]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 [16];4月,入选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5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 [17-18]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19-20]
2025-08-14,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1]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2]
2025-08-14,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3]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4]
2022年3月,入选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 [26]
2022年7月消息,入选首批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7]
2023年2月,入选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