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贵州省最南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毗邻,总面积2431.8平方千米 [1]。截至2024年12月,荔波县辖1个街道、5个镇、2个乡 [38]。截至2024年7月,荔波县户籍人口数为18.60万人。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常住人口15.59万人。 [50]
荔波在前221年为象郡毋敛县地。629-744年历经多次建置更改;970年设羁縻荔波州;1265年被三土司割据。1368-1740年,荔波多次变更所属地区与建置。民国时期,先后属多个贵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025-08-05解放之后,荔波县历经多次行政归属变更,1959-1961年曾与独山合并,1961年6月恢复建制后至今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热多雨。年均温18.5℃,无霜期长。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有打狗河、三岔河、甲料河水系,河流多南北向分布,具山区特征。 [6]荔波县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拥有国家5A级樟江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水春河漂流、黄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瑶山古寨景区等景区景点。 [1]
2024年,荔波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51亿元,从产业类别上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6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2.33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9.0%、17.6%、63.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925元。 [50]
- 中文名
- 荔波县
- 外文名
- Libo County
- 行政区划代码
- 522722
- 行政区类别
- 县
- 所属地区
-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地理位置
- 介于东经107°37′至108°18′,北纬25°7′至25°9′之间 [1]
- 面 积
- 2431.8 km2
- 下辖地区
- 1个街道、5个镇、2个乡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荔波为象郡毋敛县地。
唐
贞观三年(629年),置婆览县(治后水婆,即今三都恒丰,原属荔波)。
开元元年(713年)至天宝三年(744年),改置劳州和莪州(劳州即今捞村乡,莪州在县城附近)。
宋
太祖开宝三年(970年),置羁糜荔波州。
元
至元元年(1265年),荔波为蒙、皮、雷三土司领地割据。
明
洪武元年(1368年),统一蒙、皮、雷三土司领地,荔波并入广西思恩县。
洪武十七年(1494年),撤荔波县,置方村、蒙村、窘来村三巡检司,易十六埲为十六里,改属广西河池州。
正德元年(1506年),荔波改司设县,仍属河池州。
万历元年(1573年),县治设在喇轸村(今时来旧县),改属贵州都匀司。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定荔波、南丹地界,立石碑定县界。
清
顺治元年(1644年),荔波县属贵州。
顺治十六年(1659年),县治里袄村(今方村乡)改属广西庆远府。
雍正十年(1732年),荔波县改属贵州都匀府。
乾隆二年(1737年),县治迁蒙石里全亨村(今县城),并设荔波营。
乾隆五年(1740年),置游击署、守备署、千总署。
中华民国
荔波县直隶贵州省长公署,先后属贵州第十一、第八和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均驻独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5-08-05,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荔波。
2025-08-05,成立荔波县人民政府。
1949年12月至1951年,属独山地区专员公署。
1952年以后,属都匀地区专员公署。
1956年8月,都匀地区专员公署改建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仍辖荔波县。
1959年3月,荔波合并到独山县。
2025-08-05,恢复荔波县建制,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至今。 [2]
2012年,荔波县辖6镇11乡,98个村:玉屏镇、朝阳镇、甲良镇、茂兰镇、立化镇、佳荣镇、翁昂乡、捞村乡、驾欧乡、洞塘乡、播尧乡、方村乡、水利水族乡、水尧水族乡、永康水族乡、瑶山瑶族乡、瑶麓瑶族乡,县政府驻玉屏镇。 [4]
2025-08-05,撤销荔波县驾欧乡,设立小七孔镇。同年,撤销玉屏镇,设立玉屏街道;撤销播尧乡,设立播尧镇。 [4]
2025-08-05,撤销荔波县玉屏街道、甲良镇、茂兰镇、立化镇、小七孔镇、播尧镇、方村乡、捞村乡、洞塘乡、翁昂乡、瑶山瑶族乡、瑶麓瑶族乡、水利水族乡、水尧水族乡、永康水族乡等15个乡(镇、街道)建制,设置新的玉屏街道、甲良镇、茂兰镇、小七孔镇、瑶山瑶族乡、黎明关水族乡。 [5]
2025-08-05,贵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荔波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3]荔波县人民政府驻玉屏街道。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街道/镇/乡 | 涵盖设施 |
---|---|
玉屏街道 | 辖原玉屏街道、水利水族乡和水尧水族乡,街道办事处驻城西社区 [5] |
朝阳镇 | - |
佳荣镇 | - |
甲良镇 | 辖原甲良镇、方村乡,镇人民政府驻甲良村 [5] |
茂兰镇 | 辖原茂兰镇、立化镇、瑶麓瑶族乡,镇人民政府驻尧朝村 [5] |
小七孔镇 | 辖原小七孔镇、播尧镇,镇人民政府驻和平村 [5] |
瑶山瑶族乡 | 辖原瑶山瑶族乡、捞村乡,乡人民政府驻拉片村 [5] |
黎明关水族乡 | 辖原永康水族乡、洞塘乡、翁昂乡,乡人民政府驻拉内村 [5] |
自然地理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荔波县,地处黔南边陲,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介于东经107°37′—108°18′,北纬25°7′—25°9′之间,总面积2431.8平方千米。 [1]
荔波县人民政府
气候特征
荔波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南高北低。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下降0.55℃;河谷地带比同高度的山地,东西向槽谷比南北向槽谷,南坡比北坡,封闭型谷盆地比同高坡地气温高。全县年平均气温18.3℃。全县常年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7月平均气温为27.0℃以下,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40.0℃;1月平均气温各地均在5.5℃以上,极端最低气温在-10.0℃以上。
荔波县内霜期少,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平均初霜日期和平均终霜期分别在12月中旬及2月上旬。县境内冬季降雪较少,且多为冰粒,其次为雪花,平均每年降雪日数在一个月左右。冰雹在荔波也较少出现,一般一年1—2次,大部分出现在3—5月,且都为小冰雹,降雹的时间短,范围也不大。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各月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占全年总雨量的50%左右;冬季(12—2月)仅占全年总雨量的5%左右;秋季(9—11月)占15%左右;春季(3—5月)海洋季风逐渐增强,降水占全年雨量的30%左右,但3月份降水量只有50毫米左右,4月份增至100毫米以上。常年于4月下旬进入雨季,4—10月份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1%。10月份以后,海洋季风减弱,逐渐为南下的大陆季风取代,降水量显著减少。 [6]
地形地貌
荔波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较大,高差明显,东北隅最高月亮山次峰海拔1468米,最低打狗河出境处海拔300米,县城海拔428米,平均海拔758.8米。境内地形受地质构造控制,向斜成谷,背斜成山,山谷相间由西而东,主要山脉水系沿地质构造走向发育,全县山脉与河谷呈北偏东长带状镶嵌。主要地貌类型为山地、丘陵、坝子,其中:山地占71.63%,丘陵占18.2%,坝子占10.17%。 [6]
水系水文
荔波县境内河流均属龙江水系归珠江流域。全县较大的河流水系有:打狗河水系(包括樟江干流和方村河支流)、三岔河水系和甲料河水系。全县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或河道长于10千米的河流共30条。县内河道总长1048千米,其中各河流主河道长483.95千米,河道密度0.47千米/平方千米。全县总面积中属上述三条水系的县内流域面积为2375.1平方千米。 [6]
土壤类型
荔波县土壤属黄壤—红壤地带,同时还有石灰土、紫色土和水稻土等土类。土壤类型多样,大部分是疏松肥沃,pH值在4.5—7.5之间,适生立地条件好。 [46]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水资源
荔波县境内河流分布广泛,属珠江流域的龙江水系,地表水资源丰富。分布较均匀。全县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或河道长于10千米的河流共30条。全县较大的河流水系有打狗河水系(包括樟江干流和方村河支流)三岔河水系和甲料河水系。荔波县内河道总长1048千米,其中各河流主河道长483.95千米,河道密度0.47千米/平方千米。全县总面积中属上述三条水系的县内流域面积为2375.1平方千米。 [48]荔波河流落差大,水能理论蕴藏量34.9万千瓦,可开发量24.43万千瓦,截至2010年已开发4670千瓦,占可开发量1.34%。 [6]
2017年实施了3类5个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新建或改造山塘8座,新建或改造拦河堰2处,新建或整治蓄水池6口改造提水泵站1座,新建及防渗维修渠道63条42.194千米,新铺设管道149条74.287千米,新建排涝渠4条5.33千米,消水洞处理1处,堤防修复177米,治理800米;改造倒虹管3条0.68千米。发展耕地灌溉面积15900亩(含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80亩)涉及贫困人口3921人,扶贫灌溉面积15900亩。重点实施尧柳水库、大土水库、拉寨水库、拉毛水建设项目4个,工程总投资9.95亿元。2017年年底,尧柳水库基本完成批复建设内容,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 [48]
植物资源
荔波常用的材林树种有42科126种。其中经济林树种有11科17种;灌木林树种13科23种;竹类1科14种;水果树种有5科114种;另外引进树种8科11种。
主要用材林种有:杉木、南方红豆杉、贵州惠花杉、马尾松、广东五针松、黄松、黄枝油杉、罗汉松;柏木、侧柏、福建柏;香樟、臭樟、尾叶樟、大叶樟、黄樟;润楠、贵州润楠、黔贵润楠;细叶香桂、州桂、月桂、香叶树、檫木;枫香、啊丁枫、半枫荷、马蹄荷、继木、红苞木、四州腊瓣花;青杠栎、麻栎、贵州烤饭承青杠、巴东栎、红稠、小红烤、蒴烤、水青杠、甜楮烤;香椿、苦楝、州楝;榆树、光皮举、糙叶木、朴树;臭椿;厚朴、深山含笑、阔瓣白兰花、长梗木连、鹅掌楸;掌叶木、小叶栾树、复叶栾树、伞花木;冬青、小果冬青;皂荚、香槐、红豆树、山合欢;楸树、寿树、柴树、紫威;贵州鹅耳枥、光皮桦、早冬瓜;梧桐;紫花泡桐、白花泡桐、毛泡桐;化香、野核桃、黄杞、枫杨;重柳、响叶杨;桑树、岩桑、榕树、斜叶榕;木荷、银木荷、红花茶、舟炳茶;山柳、椤木;重阳木、粗康柴、园叶乌桕;九里香;虎皮楠;马尾树、女贞、桂花;刺楸、脱皮龙;山桐子;香子树、栀子花;网脉山龙眼;鱼尾葵;大果香园;猴板栗;拐枣树;黄连木、清香木、南酸枣;中华械、飞鹅械、红翅械、青窄械。经济林树种有:木姜子、毛叶木姜子、山苍子、核桃;构树;油桐、千年桐、乌桕;漆树木;盐肤木;油茶;棕榈;花椒;杜仲;十大功劳;白腊。
竹类有:泡竹、白竹、苦竹、南竹、吊丝竹、金竹、大节竹、简竹、四方竹、紫竹、实心竹、射文竹。水果树种有:桃、李、梨、杏、枇杷、花红、酸梅、黄果、桔子、柚子;杨梅、石榴;杨梅豆;猕猴桃。引进树种有:银华、大叶桉、细叶桉、柠檬桉、喜树、柳杉、相思树、北京杨、油橄榄、葡萄桐。 [6]
矿产资源
1、煤炭,包括烟煤和无烟煤两种。县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有煤系地层和煤层分布。
2、铁矿,主要有赤铁矿、菱铁矿和褐铁矿。前两者为沉积型,后者为风化淋滤表生矿产。
赤铁矿,贮存于下石炭统祥摆组和下二叠梁山组。有水条、拉槽、水利、水庆4个矿点,属高硅、高铝、贫铁矿石,尚难利用。
菱铁矿,矿体贮存于下石炭统摆佐级炭岩中。含铁45—60%,为高品位矿石,估算储量278万吨。
褐铁矿,分赤铁矿风化的褐铁矿、煤系中黄铁矿氧化的褐铁矿和铅锌金属氧化的铁帽型褐铁矿,县境内多有分布。储量8394.52万吨(未审批)。
5、白云岩,产于中石炭统黄龙组,经地质部门调查,矿床特点质优、量大,未开发,矿石品质高镁低硅磷,少钾钠,很具开采前景。
6、方解石,尚未开发。
7、县境内陶土有一定开采价值。 [1]
人口
播报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5-08-05零时,荔波县常住人口为154896人。 [28]
截至2023年末,荔波县户籍人口总户数为56641户,人口数为186330人,户平均人口为3.29人。从性别构成情况看,男性97508人,女性8882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3%、47.7%,男女性别比率为1.10。从年龄构成情况看,全县17周岁及以下人口为41572人,18至34岁人口为44951人,35至59岁人口为73885人,60岁以上人口为2592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2.3%、24.1%、39.7%、13.9%。从人口变动情况看,本年度共出生人口1619人,死亡人口1214人,省内迁入人口506人,省外迁入212人,迁往省内600人,迁往省外232人。从人口归属情况看,全县共有城镇人口74530人,占总人口的40.0%,乡村人口111800人,占总人口的60.0%。 [41]
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常住人口15.59万人,与2023年持平。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户籍人口总户数56527户,人口数186987人,户平均人口3.31人。从性别构成情况看,男性97850人,女性8913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3%、47.7%,男女性别比率为1.10。从年龄构成情况看,全县17周岁及以下人口为41326人,18至34岁人口为43861人,35至59岁人口为74114人,60岁以上人口为27686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2.1%、23.5%、39.6%、14.8%。从人口变动情况看,本年度共出生人口1772人,死亡人口1004人,省内迁入人口523人,省外迁入135人,迁往省内523人,迁往省外246人。从人口归属情况看,全县共有城镇人口75020人,占总人口的40.1%,乡村人口111967人,占总人口的59.9%。 [50]
政治
播报编辑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3年,荔波县生产总值实现(GDP)80.1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9%。从产业类别上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80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2.24亿元,同比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54.09亿元,同比增长4.2%。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7.2%、15.3%、67.5%,服务业重点支撑全县经济发展。
2023年,荔波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8%;2000万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14亿元,同比增长4.4%;财政总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509.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0亿元,同比增长14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68亿元,同比增长3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58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73元,同比增长7.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5.1亿元,同比增长30.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8.1亿元,同比增长6.9%。
2023年,荔波县财政总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509.3%。实现税收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242.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0亿元,同比增长140.4%。各项地方税收1.56亿元,同比增长73.6%,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6.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68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4亿元,同比增长12.9%;教育支出4.58亿元,同比增长0.6%;农林水支出4.56亿元,同比增长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5亿元,同比增长8.0%;卫生健康支出1.94亿元,同比增长6.1%;住房保障支出2.28亿元,同比增长146.2%。 [41]
2024年,荔波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5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3%。从产业类别上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64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54亿元,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52.33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长加快,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8.8个百分点,拉动全县GDP增长2.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稳步增长,分别拉动全县GDP增长0.8和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9.0%、17.6%、63.4%,第三产业重点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925元,比上年增长5.8%。 [50]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荔波县新增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9个,含房地产开发项目2个。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库内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86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0%(不含跨区)。产业投资占比16.3%,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比15.2%,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占比2%,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比重(不含房地产项目)1.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50]
财税收支
2024年,荔波县财政总收入8.25亿元,同比下降2.3%。实现税收收入4.53亿元,同比下降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1.4%。各项地方税收2.00亿元,同比增长28.8%,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4.1%。
2024年,荔波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93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8亿元,同比增长1.6%;教育支出4.62亿元,同比增长0.9%;农林水支出7.51亿元,同比增长6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7亿元,同比增长10.7%;卫生健康支出1.83亿元,同比减少6.0%;住房保障支出1.09亿元,同比减少52.1%。 [50]
人民生活
2024年,荔波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3元,比上年增长4.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3338元,人均经营净收入3131元,人均财产净收入1270元,人均转移净收入5313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853元,比上年增长2.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3元,增长7.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408元,人均经营净收入5971元,人均财产净收入-77元,人均转移净收入246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67元,比上年增长3.9%。 [50]
第一产业
2024年,荔波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16亿元,可比价增速为3.8%。其中,农业产值16.42亿元,可比价增速为4.2%;林业产值3.43亿元,可比价增速为6.6%;牧业产值3.67亿元,可比价增速为0.4%;渔业产值0.70亿元,可比价增速为5.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94亿元,可比价增速为2.6%。 [50]
农业
2024年,荔波县粮食种植面积16.52万亩,同比下降0.2%。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0.99万亩,同比下降1.3%;玉米种植面积1.62万亩,同比增长1.9%。经济作物中,蔬菜及食用菌采摘面积14.56万亩,增加0.05万亩;园林水果采摘面积9.94万亩,减少0.52万亩;茶叶采摘面积1.12万亩,减少0.01万亩;中草药材采摘面积1.95万亩,增加0.05万亩。 [50]
第二产业
工业
2024年,荔波县工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年内新增3家2000万及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入库,规上工业企业共16个,覆盖行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砂石开采、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电力生产等传统行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2%,其中,采矿业同比下降7.1%,制造业同比增长2.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7.2 %,电力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比93.6%,轻工业产值占比6.4%。煤炭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1%,占比同比下降5.48个百分点。 [50]
建筑业
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2个,同比增加2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7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县建筑业增加值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50]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4年,荔波县成功申报10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含大个体)入库,其中零售业5个、住宿业3个、餐饮业2个。年末统计库内共有95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含大个体),其中,批发业5个、零售业29个、住宿业30个、餐饮业31个。2024年,消费市场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6%,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61%,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83%,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6.17%,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6.79%。 [50]
房地产业
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房地产开发项目21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6%,商品房销售面积11.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 [50]
邮电通信
2024年,邮路总长度2206千米,邮政业务总量实现1249.46万元,邮政业务收入2066.31万元。国内平常信函42.05万件,国内挂号信件1037件;国内普通包裹1090件;机要邮件194件;报纸累计217.9万份,杂志累计12.78万份,报刊流转额416万元;集邮邮册717册。 [50]
旅游业
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接待游客共2754.5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总收入231.67亿元,同比增长2.1%,接待过夜游客共198.88万人次,人均消费达1250元。2024年,荔波县完成《荔波世界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118项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年度任务。核心景区提质成效显著,小七孔新增“世遗探险部落”“鸳鸯湖透明游船”2个拳头产品和大七孔桨板、非遗展演等12项新业态。景区联动效应凸显,瑶山游客量增长47%,茂兰推出溶洞探秘等特色体旅项目,凤凰山露营等新玩法成网红热点。配套体系持续完善,施柏阁大观、温德姆等高端酒店投入运营,同步开通6条“支支串飞”航线并创新开发“小车小团”高端运游产品,构建起全链条旅游服务体系。 [50]
金融业
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0.22亿元,同比增长4.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9.87亿元,同比增长9.2%。 [50]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交通
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47.38千米,高速公路51千米,国道83千米,农村公路为1813.38千米(省道236.15千米、县道317.88千米、乡道282.30千米、通村公路687.05千米、组道289.98千米),农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93%。公路密度80千米/百平方千米。沥青(水泥)路面总里程1947.38千米,桥梁总数139座,其中大桥11座。 全县共有92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为100%。2024年,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共5座。 [50]
公路
荔波地处黔桂交界处,西有独山至荔波二级柏油路,至独山接贵新高等级公路达贵阳,行程仅需4.5小时。东有荔波至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德胜,达柳州的一级公路,行程约需6个小时。北有四级公路经三都达凯里,里程205千米。南有荔波至南丹达南宁公路,里程410千米。 [1]
铁路
航空
荔波机场位于荔波县境内,距县城仅13千米。荔波机场于2003年3月正式开工,跑道长2300米,宽45米。航站区工程按照年旅客吞吐量22万人次、高峰小时150人次设计,为4C类机场,可以起降波音737及以下机型。贵阳到荔波空中距离为180千米,空中飞行时间23分钟左右。 [7]
运输
2024年,荔波县共完成道路客运量1884.31万人,客运周转量488396.56万人千米;货运量250万吨,货运周转量71921万吨千米。全县旅客运输企业9个,车辆315辆,座位9273座,总货车84辆,运力1219.49吨。农村客运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县现有客运班线30条,其中农村客运班线16条,行政村通车率为100%。开通城乡公交线路7条,辐射4个乡镇,城市公交化率37%,全县基本形成了有路就有车的良好状况。 [50]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科技事业
2024年,荔波县R&D(科学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195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2.03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组织申报省州科技研发项目2个,争取科技各类扶持资金35万元。组织引导全县20名特派员共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3326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73个,开展技术咨询145次,组织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22项,组织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47个,参与共建农业示范基地20个,帮扶企业、合作社34个,帮扶农户942户,培养青年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132人,建设农业技术示范基地6个。 [50]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中小学、幼儿园校点数共88所,其中,幼儿园38所(4所民办幼儿园),小学42所(33所完小、9个教学点),普通初中6所(1所民办初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学校1所。与2023年相比,新增1所小学和1所中学,减少1所初中、8个教学点、2所幼儿园、8个附设幼儿班。
2024年,荔波县维修建设校舍面积14549平方米,总投资910万元。年内新建四中、六小,投资9859万元。各类学校在校生人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为:小学13.7平方米、初中21.3平方米、高中17.6平方米、职业学校34.7平方米。在校学生38142人,其中,小学15495人、初中7597人、中职4674人(全日制2147人)、普通高中3336人,幼儿园在园(班)儿童7022人(附设幼儿班147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9.0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54%,高中毛入学率94.88%。全县共有编制内教职工2459人,专任教师2287人。幼儿、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普高、中职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92.47%。
2024年,荔波县中考总平均分全州排名第三,获州级初中教学质量管理三等奖。2024年高考600分以上8人,其中物理类7人,历史类1人。全县物理类特控上线人数116人,历史类特控上线21人,共计137人。物理类本科上线396人,历史类本科上线89人,共计485人。 [50]
文化事业
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拥有1个荔波县民族图书馆作为总馆,10个分馆,22个流动图书服务点。同年,荔波古镇景区建成1个城市书房并投入使用。
2024年,荔波县网络数字电视节目标准套数106套,网络数字电视节目付费套数24套,电视发射机2台,电视发射机台节目16套,广播发射机节目4套,乡镇应急广播平台8个,有线电视用户40611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81%。 [50]
卫生事业
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2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1122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7.2张,执业(助理)医师512人。2024年,荔波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35万人,参保率99.55%。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1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6%,参保率100%。 [50]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地名由来
荔波地名始于宋代,为当地布依族语音译,“荔”是“姣好、美丽”,“坡”为“山坡”之义,荔波即美丽的山坡,故而得名。 [47]
饮食
- 荔波风猪
采用四十至六十天的奶膘猪仔,刮毛去五脏后,加洒八角、茴香、花椒、草果、桂皮、山奈、生姜等佐料及精盐腌制风干而成,故名风猪。
- 水蕨菜
水蕨菜生于荫凉潮湿的河谷里,荔波水蕨菜主产于王蒙、朝阳、玉屏、捞村一带。水蕨菜在沃土可长至一尺余长,但通常情形仅五寸左右。水蕨菜味甜、鲜嫩。普通蕨菜味苦,口感粗。且可食部分仅为蕨芽。但水蕨菜通株可食。
红色文化
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建军功臣蒙九龄、抗日空军英雄全正熹、抗日将领杨家骝的故乡,是左右江革命老区,现有邓恩铭故居、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打响贵州抗日第一枪的黎明关旧址等全国革命遗址12个,是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 [36]
民族风情
荔波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有玉屏水浦和瑶山董蒙两个省级民族保护村寨,“水书”和“布依文”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猴鼓舞和打猎舞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热烈诙谐的布依族婚礼唱“朗外”、盛大非凡的水族“卯坡”对歌、自由纯朴的苗族婚恋、古朴神秘的瑶族凿壁谈婚和抢腰带等民族习俗。 [1] [8]
语言
荔波布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荔波布依族中有的说“莫话”语言。荔波县讲莫语的主要分布在县城西北的方村河流域。北部以方村、甲良两乡镇为主,向西南一直延伸到播尧乡;临近水利乡也有村寨讲莫语,但人口较少。据2003年调查,讲莫语的人口大约有18000人。其中讲锦话的人口不到3000人。无论莫话还是锦话,当地都认为是“讲麻话”。 [49]
荔波水族语言有较大的一致性,各地调类基本相同,语言可以互通。但极少数区域语言差异明显。如荔波不同地区水族第一人称“我”的发音就有七种之多(不完全统计)。即发ju31音:以水尧、永康两地为主;发 ?ju31音:佳荣多数、甲良多数、水利一部分;发?u31音:岜鲜多数、水利多数;发 lju13音:主要是岜鲜的干田坝;发 ?ji31音:以佳荣的巴灰、甲良的下水蒙两地为主;发heu31音:有播尧地麦的吴家;发?ai31音:主要是甲良的板培。不同区域发音虽有一些的差异,但这毕竟很少。大多数语言是相同的。荔波水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49]
风景名胜
播报编辑
荔波生态良好,气候宜人,集山、林、洞、湖、瀑、险滩、急流于一体,浓缩了贵州山水风光的所有精华,森林覆盖率达71.97%,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可达18万个,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天然氧吧、天然基因库。境内有全县拥有国家5A级樟江风景名胜区、4A级瑶山古寨景区、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水春河漂流和9个3A级景区,以及寨票、水浦、大土民宿等景区景点,已累计开发57个景点。同时,还有分布在全县各地的300多个古朴的适合开发旅游的村寨,经专家考证达到世界级的6个,国家级的25个。 [37]
截至2024年末,荔波县共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9个,共有住宿单位1241家,床位数4.45万张,其中,按星级标准建设酒店5家,星级饭店4家,宾馆酒店190家,民宿客栈722家,招待所及农家乐等其他住宿单位320家。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生长乔木树种达500多种,有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鹅掌楸等多种珍稀树种。除了珍稀植物外,还保存有林麝、猕猴、香獐、华南虎等许多古老的野生动物。除了山野美景,尧古村寨和布依族村寨、拉桥水寨散落其间,能体验到纯正的少数民族风俗和表演。 [9] | |
小七孔景区 是樟江风景名胜区的四大风景片区之一,地处贵州高原南缘地带,东经107°39′—107°95′,北纬25°12′—25°34′,总面积46.4平方千米。景区集林、洞、湖、石、水等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享有“超级盆景”之誉。景区以精巧、秀美、古朴、幽静著称,移步换景、令人耳目常新。主要有小七孔古桥、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石上森林、野猪林、水上森林、天钟洞、卧龙潭、鸳鸯湖等21个景点。 [9] | |
大七孔景区 位于荔波县南部,距县城25千米。因瑶山瑶族乡孟塘村附近的打狗河(又名孟塘河)上有一座七个孔大桥而得名。此桥高7米、宽4.5米、长35米,横跨东西。景区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体的景区,景观峻险神奇、气势雄峻磅礴,尤其是风神洞、恐怖峡、地峨宫景点,洞中有瀑,瀑下有湖,湖上有窗,阳光投下形如日月星斗,极富惊险性、神秘性、奇特性。 [9] | |
樟江风光带 名胜区四大景区之一,总面积15.1平方千米。《规划》结合该景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将其打造成一个集生态观光、田园休闲、民族风情体验、探险运动的综合旅游区。 [9] | |
水春河峡谷景区 水春河全长13千米,以布依族古寨水春寨而得名,是荔波樟江风光最为秀丽的一段,由险峰、峭壁、洞穴、沙滩、急流、缓滩、密林组成了二十九道独具一格的峡谷景观。水春河源起月亮山原始森林,向西流经荔波县城。水春河由险峰、峭壁、洞穴、沙滩、急流、缓滩、密林组成了二十九道独具一格的峡谷景观。 [9] |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邓恩铭(1901—1931年)
原名邓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中共一大代表,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
杨家骝(1905—1937年)
字季良。荔波县交进村人,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少将。
重要荣誉
播报编辑
2018年,荔波县被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10]
2018年12月,荔波县获评“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 [11]
2025-08-05,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12]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13]
2025-08-05,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14]
2025-08-05,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荣誉。 [15]
2025-08-05,荔波县入选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 [16]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 [17]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18]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19-20]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1]
2020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2-23]
2020年11月,入选“2020中国冬季休闲百佳县市”。 [24]
2025-08-05,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5]
2020年12月,被评为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 [26]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27]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9]
2021年12月,入选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公示。 [30]
2022年4月,入选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 [31]
2025-08-05,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 [32]
2022年,入围“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排名第85位。 [33]
2023年7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83。 [34]
2023年10月,被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39]
2024年6月,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2024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82。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