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常设机构
- 外文名
-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 简 称
- PE
政府机关
播报编辑
常设机构就是代表大会之类的权力机关的办事机构,如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就是常委会,工会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就是工会委员会,等等。因为各类代表大会都不可能常年开会,需要常设机构来处理闭会期间的事务,对外代表本权力机关。残联也是这样,按照残联章程,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但代表大会和主席团都不可能常年聚在一起开会,因此需要执行理事会在闭会期间代表残联,处理事务。
外企在华
播报编辑
由于营业利润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产生营业利润的产业形态也数不胜数,因此,对于跨国从事营业活动而取得的利润应如何征税,就成为国际税收规则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国际社会为了使所得税的征收不致于影响跨国积极投资和国际贸易,采取了兼顾收入来源国和投资国双方利益的立场,也就是跨国营业所得不由一个国家独享征税权,而是由收入来源国有限制地优先征税。这个限制条件,就是常设机构。
根据两国签订的国际税收协定《关于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活动常设机构判定及利润归属问题的批复》规定,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仅派其雇员到中国境内为有关项目提供劳务,包括咨询劳务,当这些雇员在中国境内实际工作时间在任何十二个月中连续或累计超过六个月时,则可判定该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构成常设机构。
如果项目历经数年,而外国企业的雇员只在某一期间被派来华提供劳务,劳务时间超过六个月,而在项目其他时间内派人来华提供劳务未超过六个月的,仍应判定该外国企业在华构成常设机构。该常设机构是对该外国企业在我国境内为有关项目提供的所有劳务而言,而不是某一期间提供的劳务。
外派人员
播报编辑
“外派遣人员是否构成机构场所或者常设机构,首先要通过基本因素进行定性,简单说来就是判定外派人员是为谁工作。”铂略咨询的高级顾问陈栋先生总结传达了国税总局方面的意见,“如果税务机关从企业提交资料能够直接判断出外派人员的相关风险是由境内公司承担,另外其绩效考核的主体也是境内公司,那么可以直接判定该外派人员为境内公司工作,从而不构成常设机构;许多铂略会员担心由于向境外支付管理服务费被认定为常设机构,从而承担较高税负的。但如果该管理服务费与派遣行为无关,原则上不会导致常设机构的认定。” [1]
常见分类
播报编辑
物理性常设机构
具体而言,物理性的常设机构是指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营业活动的固定场所,包括三个要点:第一,有一个营业场所,如房屋、场地或机器设备等。第二,这个场所必须是固定的,即建立了一个确定的地点,并有一定的永久性。第三,企业通过该场所进行营业活动,通常由公司人员在固定场所所在国依靠企业(人员)进行经济活动。
代理性常设机构
是指一个实体代表企业进行活动并有权在缔约国家以企业的名义对外缔结合同。这种权限必须经常行使而不仅仅是在个别案件中。但是,如果代理人是独立的并在正常商业活动中行事,则不能构成一个常设机构。独立的代理人必须是在法律上和经济上都是独立的。如果代理人的义务受制于广泛的控制或者过分详细的指示,或者代理人的义务不承担任何企业风险,则不视为独立。
范本也规定了不够成常设机构的例外情况,如仅仅利用在缔约他方的固定场所购买商品或收集企业信息;仅仅利用缔约他方的固定场所从事准备性或辅助性的活动等。显然,税收范本协定明确禁止缔约国家对外国企业通过本国固定的经营场所从事和利润实现关系较远的一些活动进行征税。
产生发展
播报编辑
起源
常设机构(permanent establishment)最早出现在德国,1885年出现在成文税法中,1899年正是规定于奥匈帝国和普鲁士的第一个国际性税收协定中。1909年的德国双重课税法案对此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缺陷:没有代理性常设机构的概念,没有对建筑工程构成常设机构作出规定。
发展
外国人豁免征税规则的提出和适用的困难,并为1925年专家报告说抛弃。
1927年税收协定草案区分了代理人的种类,但联属公司被纳入常设机构的范围。
1928年删除了联属公司,增加了矿山、油田。
墨西哥协定:强调来源国征税,居住国仅对孤立或偶然交易征税。
两大范本关于常设机构理解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