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军是由若干个师、旅编成的军一级组织。一般隶属于战区或方面军。设有领导机关,编有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陆军航空兵等兵种或专业兵组成的战斗部队和勤务保障部队。19世纪初,世界军事舞台上出现了一种由陆军各兵种组合在一起的战役编成单位,这就是集团军。20世纪中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集团军这一基本战役军团的编组和作战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
作为基本战役军团,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亦可独立作战。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空军集团军和防空集团军等。
集团军是在总部的命令下执行运动作战的战争力量。是在战争中陆地歼敌的主要力量。一般编制比较齐全,人员比较充足,作战能力、机动能力都比较强。
集团军包括:数个步兵师及高炮旅、防空旅、地炮师或团、装甲师或团、运输团、电子对抗大队、陆航团、舟桥团、防化营、教导团、直属队、通信站、军医院、文艺队。
- 中文名
- 集团军
- 外文名
- Group Army [5]
- 编 制
- 步兵、装甲兵、炮兵等
- 组 成
- 数个步兵师及高炮旅、防空旅等
- 个 数
- 13个
基本简介
播报编辑
集团军的编组中包括一定数量的战斗部队以及勤务部队,按照军事需要编组。集团军按装备、任务和编成,可分为野战集团军(西方国家军语),陆军集团军(中国军语)、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苏联军语)、近卫集团军、突击集团军、坦克集团军、机械化集团军、空军集团军、防空集团军、工程兵集团军(苏联二战时期编制)或是战略导弹集团军。
集团军的设立是由国家需要决定,编成部队数量是由所处地域,任务,敌方兵力决定。集团军是方面军(二战日军)的组成部分,也是在大规模战争中的重要指挥机构。
多数国家的集团军(如纳粹德国)在战时或和平时期一般由若干军或附加直属师或旅组成,指挥官称为司令(中将或上将) [1],而和平时期中国解放军的集团军则由若干师再加上若干旅或者附加直属团组成,指挥官称为军长(少将或中将,中将一般很少,除非资格很老的主官) [2]
我国集团军属于以陆军为主、多军兵种合成的作战单位。集团军分为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是因为部队的历史和战斗力的不同部署在不同的作战区域,又有不同的假想敌和不同的作战任务。像第38集团军因为是“万岁军”部署在北京军区保卫首都,作战地形为平原地带适合重装部队大兵团机械化作战,所以38集团军为全军重点集团军,装备是全军最为先进的,新装备总是先装备38集团军,是重装甲类集团军,兵力接近10万。像42集团军部署在南方假想敌为越南,防区和作战地形为亚热带山地丛林地形,重型装备施展不开又不适合大兵团作战,所以为简编轻装集团军,兵力为三四万左右。第13、第38、第39、第54集团军是其中最精锐的集团军。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历史背景
集团军作为陆军的战役军团,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的欧洲。1812年,为抵抗拿破仑军队的入侵,俄国首先组建了集团军.不久,拿破仑也成立了集团军。在普法战争(1870-1871)和日俄战争(1904-1905)中,交战双方都有集团军一级的战役军团。 [6]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主要军事强国普遍组建了集团军,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除了诸兵种合成集团军(野战集团军)外,还出现了坦克集团军、空军集团军和防空集团军,苏俄在国内战争时期曾组建过骑兵集团军。二战中,苏军合成集团军通常不超过10万人;德国每个野战集团军为12-25万人;美国的野战集团军规模最大,达25—32.5万人。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集团军的编成和实力有较大变化。到上世纪80年代,世界上有20余个国家的军队编有集团军。从组织体制看,各国集团军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型的,即集团军—军—师体制,采用这种体制的有美、英、法、希腊、韩国、印度等国;另一种是小型的,即集团军直接辖师,采用这种体制的有苏联、日本、巴西等国。由于组织体制不同,各国集团军编成规模差别很大。日本自卫队类似集团军的单位称为“方面队”,编成较小,辖3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只有5万人;苏军标准合成集团军,辖3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共7万人;法国集团军辖3个军,共10个师,编12.8万人;而美国集团军按80年代标准编成,下辖3个军、12个师,加上920多个连以上的各种支援部队,总兵力接近50万人。尽管各国集团军都可笼统地称为战役单位,但从作战能力看,苏(俄)等国的集团军是基本战役军团,而美军的集团军则是战略战役军团(相当于苏军的方面军),而就其编成规模来说,还比当时苏军标准的方面军多17万人。美军的基本战役军团是军,相当于苏军的集团军。美军的集团军是战时编制,上世纪70年代后,平时只保留若干集团军司令部。 [6]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重申了保留的集团军数量。从1927年人民解放军诞生开始,历经82年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陆军基本战役军团经过多次体制编制调整,由番号多达70个步兵军演变为18个集团军。
2017年4月,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证实:中央军委决定,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番号分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1、72、73、74、75、76、77、78、79、80、81、82和83集团军。 [3]调整组建新的集团军,是对陆军机动作战部队的整体性重塑,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迈出的关键一步,对于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解放战争后期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就有军和纵队的番号,但编制很不统一,实力差异很大。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组建过5个纵队,但存在时间很短,也没有充分发挥野战机动部队的作用。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各大战略区均采用“纵队”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纵队下辖2至3个师(旅),并编有少量的炮兵、工兵、通讯兵等兵种分队,建制级别等同于国民党军的军或整编师。各战略区的纵队重火器装备参差不齐,山炮、野炮、步兵炮数量少,样式杂,口径不一,弹药供给东北、华东稍好,其余均差,主要靠战场缴获。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提出人民解放军要“有计划地走向正规化”。制定的《解放战争第三年军事计划》中:“我军现有武装力量,计为51个步兵纵队,168个旅”,“51个步兵纵队如能依照编制逐渐扩充起来,则不仅可以完成第三年作战任务,并且可以奠定第四、第五两年扩大编制到70个步兵纵队的基础。”同月,中央军委做出《关于建军方针及部队编制等问题的决定》,指出“我正规军须要发展至210个步兵师,编组为20个兵团,70个军。”
早期集团军
播报编辑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中国陆军平时最大编制为军,一军辖两镇(师)。中国最早出现集团军,是在北伐战争时期。1927—1928年,国民革命军曾先后编组了4个集团军,分别由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为总司令。但当时的集团军,就其性质、任务和编成而言,都不同于现在意义的集团军,不是以作战任务编组的战役军团,而是以派系、隶属关系划分的军事集团,这4个集团军分别为蒋系、冯系、阎系、桂系,是各主要新军阀的基本力量。各集团军的编制规模也不尽相同,其中:第一集团军以下为军团-军-师编制,最多时辖6个军团、20多个军;第二集团军以下为方面军-军-师编制,最多时辖9个方面军、30多个军;第三集团军以下为军-师编制,最多时辖十几个军;第四集团军以下为军-师编制,最多时辖16个军。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为对日作战,曾编组40多个集团军,为战役军团,也是战时最大编制。一般采用集团军—军—师体制,每个集团军通常辖2-3个军,一般为数万人。集团军的基本部队主要是步兵,并配有少量的炮兵、骑兵、工兵等。抗战中壮烈殉国的张自忠将军,就是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此外,抗战期间中国军队还编有路军、军团等单位,如十九路军、第二军团等,也属于集团军一级的编组。解放战争时期,为进行战略决战,国共两党的军队都组建了若干集团军一级的野战兵团,兵团一般辖3-4个军,编8-12万人。
我军在抗战时期曾使用过第十八集团军番号。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早在红军时期就有过集团军的番号。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部队建制还不完整,通常一个军只有几千人,一个师才一两千人。1930年,红军经过近3年的创建和在游击战争中的发展,已进入组织形式和作战形式变革的新阶段。2025-08-14,中央军委发布军事工作计划大纲,决定成立军团以上的统一指挥机关,指示各地红军合编或扩大部队,以遂行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同年6月,按中央的决定,成立了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红一军团两万余人,红三军团一万余人。及至1935年9月,又相继成立了8个军团。这期间,军团也曾有“集团军”名称,如2025-08-14中共中央《关于第二次反“围剿”的补充指示》中,就提到第一、三集团军总前委,第二集团军前委,各集团军等。 [6]
中国划分
播报编辑
省军区别
集团军军长和省级军区的司令员一般为正军职少将,特殊情况(如新中国设衔时期或特别任命)下为正军职中将。
省军区是守备任务为主,集团军主要是机动作战。
指挥关系
播报编辑
集团军群
在美军单独作战时,集团军群归战区陆军部队司令部指挥,并对所属各集团军及其他战斗支援与战斗勤务支援部队进行作战控制。为减少指挥层次,经国防部长批准,集团军群亦可由战区联合司令部司令它直接实施作战指挥;战区陆军司令部仅保留不包括作战指挥在内的其他指挥权,并负责为其提供所需的一切支援。有时,战区联合司令部司令官还可将集团军群司令官指定为战区陆上部队司令官,并责成他对其他军种部队(如海军陆战队的地面部队)实施作战控制。
在联军司令部的编成内作战时,作战指挥一般通过联盟机构实施,即由一个联军职能司令部(陆上作战司令部)或地区司令部对美国集团军群实施指挥与控制。此时的美国集团军群可能由联军部队组成,美国派给该集团军群的集团军由该联军集团军群司令官实施作战指挥,而美国的战区陆军部队司令部则保留对美国集团军及其下属美国际军部队的不包括作战指挥在内的指挥权,并负责对所有美国陆军部队提供行政、人事和后勤支援。在应急战区,在战区发展成为支援结构健全的战区之前,通常不采用集团军群体制。
野战集团军
野战集团军的指挥体系依战区的大小、支援结构的完善程度以及单独作战还是联军作战等情况确定。在美军单独作战情况下,若战区支援结构健全,野战集团军通常作为下属的主要战役军团,由战区陆军部队司令官或集团军群司令官(若设集团军群)实施指挥。集团军则对下属各军及战斗支援与战斗勤务支援部队实施作战控制。
在应急作战战区,战区联合司令部司令官可能派出一支联合特遣部队,并建立1个集团军。此时,可指定该集团军司令官担任联合特遣部队的陆军部队司令官,对编入的陆军部队行使作战控制权。在少数情况下,也可指定集团军司令官担任联合特遣部队司令官,对所属一切部队实施作战指挥。在联军作战情况下,通常由盟国地面部队司令部(联军集团军群司令部)对美国的集团军实施作战指挥,而美国的战区陆军部队司令部仅保留不包括作战指挥在内的指挥权,并负责行政、人事与后勤支援。集团军司令官则对所属的美国陆军部队实施作战指挥。
协同作战
播报编辑
集团军(野战集团军)通常在战区陆军司令部(集团军群)指挥下行动,集团军有时还可能在联合特遣部队司令官的指挥下行动。集团军(野战集团军)对所属各部通常建立“作战控制”和指导的关系,并根据所辖部队数量和作战要求,建立相应的指挥控制系统。对集团军(野战集团军)指挥控制系统的要求是:
1、能够监督战役的实施,及时下达指示和命令,综合运用地面部队,协调支援的空军部队和海军部队实现战役目标;
2、能正确分析判断当前情况,预见未来战役的进程和要求。
3、能够高效率地制订和及时修改各项计划,审查和批准下属司令部的计划;
4.能制订有助于实现地面战役目标的战役机动和火力支援方案。
集团军(野战集团军)司令部主要是一级战役司令部,通常建立基本指挥所和预备指挥所。当集团军(野战集团军)得到战区陆军司令部大量战斗支援和后勤支援部队的配属,并建立集团军(野战集团军)后方地带时,则建立后方指挥所。集团军(野战集团军)基本指挥所通常位于能最有效地控制所属兵团、部队的位置,建立有后方地带时,一般位于后方地带中央的适当位置;不建立后方地带时,则位于下一级的后方地带。有时,集团军(野战集团军)基本指挥所还配置在战区陆军后勤地幅内靠前位置。
军队保障
播报编辑
为保障军(不含)以上各级司令官实施指挥控制与协调,集团军群(野战集团军)建立有十分有效的通信配系。对通信配系的要求是:可靠、快速、安全(保密)、多渠道、抗干扰能力和机动能力强、通信距离远。战区陆军部队通信保障的重点是野战集团军和军两级。集团军群和野战集团军司令部的内部通信通常由陆军战区通信司令部的1个中级司令部通信作业营(或连),或若干个通信作业组保障。它们通过多路战术卫星通信终端站与上级司令部、下属各军司令部及其他主要司令部建立通信联络。它们还通过地域通信配系与上级司令部、所属各军、其他军种司令部、陆军战区通信系统和当地国家的通信系统建立联络。
在应急作战中,当集团军司令部同时充当战区陆军部队司令部时,其最初的通信联络通常由军属通信旅和加强的通信部队组组一俟战区结构完善和陆军战区通信司令部建立,即由该通信司令部派出通信部队建立集团军的通信配系。集团军的通信配系今开始就应同战区通信系统沟通,以建立指挥与协同通信;此席再建立军以上各级军团的共同用户(机动用户)通信系统,以满足作战指挥、战斗支援协同和后勤支援通信的需要。
中美区别
播报编辑
我军的陆军集团军与美军陆军集团军(army)、军(corps)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我军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5年以前,我军没有集团军这一级部队编制,在50年代初各野战军、兵团番号相继撤销后,军是平时陆军最大编制。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编设集团军的预案。
1953年底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在《四年来的军事工作总结和今后军事建设上的几个问题》中,谈到了军区调整问题:大军区的划分,原则上应是按照预定的全国作战计划,从未来的作战区分上建立一级军区(战时即方面军)和二级军区(战时即集团军)。
在1954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新任总参谋长粟裕作了《关于全国军区划分的几个初步方案》的发言,其中第一方案全国分十四个军区,沿海六个军区的职权相当于集团军一级的指挥机构,内地八个军区的职权相当于军一级指挥机构。
在建国后我军军事演习中,也有编设方面军和集团军的预案,如方面军抗登陆演习、集团军首长作业演习等。著名的辽东半岛大演习(1955年11月),就是假设在敌使用原子弹和化学武器的条件下,方面军编成集团军、军两级首长和司令部,并有部分实兵和民兵参加的抗登陆战役演习。 [7]
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原有的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全新的集团军,启用新番号,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团军。 [4]
美军情况
美军现有6个集团军司令部,主要作为战区陆军司令部而存在,其中第1集团军负责陆军后备部队训练;中央陆军司令部兼第3集团军;北方陆军司令部兼第5集团军;南方陆军司令部兼第6集团军;欧洲陆军司令部兼第7集团军;驻韩第8集团军即将与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合并。战时将组建野战集团军,编入2个或2个以上的军实施作战控制,必要时还可指挥其他军种或盟国的部队。
美军现有第1、3、5军,第18空降军,其中第5军即将撤销。军无固定编制,由于任务不同,军可由不同数量和种类的师,以及其他战斗、支援和勤务部队编成。平时,集团军与军没有隶属关系。美军陆军部队的编制、装备,是与其军事战略的需要相适应的,其特点是编制灵活,指挥层次少,适应性强,侦察、机动、火力和立体作战能力都很强,这对进一步深化我军陆军集团军的体制编制改革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