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议论
- 外文名
- comment
- 拼 音
- yì lùn
- 基本解释
- 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
- 词 性
- 动词
- 日本語
- 取り沙汰 とりざた
汉语词语
播报编辑
引证详解
1、评论人或事物的是非、高低、好坏。亦指非议,批评。
2、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恐群臣议论不一,次早独宣季斯入宫,草就答书,书中备述感激之意。不必尽述。”
巴金《<往事与随想>译后记》一:“作者随时随处发表的这一类议论,就在当时看,也不见得都正确。”
近义词
谈论
造句
议论文
播报编辑
三要素
- 1.论点: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 2.论据:论述论点的依据;
- 3.论证:论据论述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写作方法
一、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选择材料的依据,是论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文中起统帅作用。写作时注意:论点应正确、鲜明、有现实意义;论点一经确立,在写作时就必须紧紧把握住中心论点来选择结构,不能缩小、扩大或者转移论点;对提出论点的方法进行恰当的选择。
二、论据是论点的基础。论点是在论据的基础上推论出来的,没有充分可靠的论据,论点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因此论据在议论中十分重要。
写论据首先要考虑:用什么作论据?可以是事实:事实论据。如可靠的事例,历史性 资料,人证,物证,统计数字,等等。也可以是理论:理论论据。如社会科学理论、自然科学理论,权威人士的言论,还有格言、寓言、谚语等。其次,要充分注意对论据的要求:
三、充分。材料是必要且足够的,有很强的说服力。学习写作论据,要克服或改正以下毛病:
- 1.论据不足,空谈理论,有实无虚。
- 2.堆砌材料,论据臃肿,有虚无实,材料淹没了观点。
- 3.论点论据互不统一,使论点站不住脚。
- 4.材料不真实,瞎编假造。
论证方法有
(一)证明(立论)
证明是指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明它是正确的,从而把论点建立起来。证明又称“立论”。
- 1.
- 2.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问题进行论证的方法。要求作者分析问题、剖析事理,来揭示论点和论据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证明观点的正确,以确立论点。
- 3.引证:是一种通过引用经典名言或科学公理、常识常理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要注意的是,被引用的言论、事理必须经得起考验,是客观真理。还要注意引用不可过多。
- 4.对比:也是一种例证法。它与一般例证法不同的是除了举例外,还要用事例加以比较,突出事物本质,确立论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在比较之中,容易开启人们的思想,扩展人们的眼界。它比一般论证包涵更丰富的内容,因之道理也说得较为透彻。
- 5.
- 1.反驳对方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的错误。具体写法有:①用事实证明对方论点错误。这是例证法在反驳中的运用。但这里不是用事实证明什么对,而是证明什么错。②剖析论点的错误及危害性。③引申对方论点,以暴露其谬误。④建立对立的新论点,以驳倒对方论点。
- 2.反驳对方论据。错误的论点有时是建立在虚假、错误的论据的基础上的;有的是捏造的事实和理由。从驳这些论据入手,将对方的论据驳倒了,其论点也就无法成立。
- 3.反驳对方的论证。错误的论点,有为它服务的论据,也有它的论证过程。对方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推理错误一经揭露,其论点也就不攻自破。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
引题方法
- 开门见山法:首段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 引用开头法:引用名人谚语来引起下文
记叙文
播报编辑
定义
位置作用
- 1.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 2.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 3.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 4.记叙文中的议论句一般就是记叙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所以,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事物的评价,这是了解文章主是思想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