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中文名
- 温州医科大学
- 外文名
-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44]
- 简 称
- 温医大(WMU) [44]
- 所在地
- 温州市 [76]
- 创办时间
- 1958年 [76]
- 办学性质
- 公办高校 [76]
- 学校类别
- 医药类 [76]
- 学校特色
- 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1](2012年)
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1]
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1] - 主管部门
- 浙江省 [93]
- 现任领导
- 吕一军 [13](党委书记)、李校堃 [13](校长)
- 专职院士数
-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人 [1]
- 本科专业
- 30个(截至2025年6月) [1]
- 硕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截至2024年5月) [1]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截至2025年6月) [1] - 博士点
-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截至2025年6月) [1]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截至2025年6月) [1]
- 博士后
- 科研流动站2个(截至2025年6月) [1]
- 院系设置
- 21个二级学院(部)(截至2025年6月) [3]
- 校 训
- 仁肃勤朴、求是奋发 [12]
- 校庆日
- 6月13日 [76]
- 地 址
- 学院路校区: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学院西路268号 [77]
茶山校区: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高教园区 [77]
滨海校区:洞头区北岙街道海韵大道669号 [36] - 院校代码
- 10343 [77]
- 主要奖项
- 荣获2021年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 [14]
2022年入围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 [16] - 知名校友
- 王培军、叶箭、孙锟等 [37]
- 占地面积
- 1436 亩 [1]((截至2025年6月))
- 学生人数
- 在校本专科生16813人(全日制,不含独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研究生8727人(含博士研究生1004人),学历教育留学生530人。(截至2025年6月) [1]
- 教职工数
- 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6000余人(含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898人(截至2025年6月) [1]
办学历史
播报编辑
学校前身
1912年,留日学者韩清泉等人在浙江省杭州市创办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同年夏天开始招收第一期医科学生60名。 [1]次年,更名为浙江省公立医药专门学校。1927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1931年8月,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发动,10月,学校奉国民党浙江省府命令向浙西撤退,先后前往淳安、缙云,最后在1938年迁往浙江省台州市临海。1939年8月,被建立于1928年的国立英士大学兼并,更名为英士大学医学院。1943年,浙江省立医科专门学校复校。1947年6月,该校迁往杭州,并升格为浙江省立医学院。同年,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也在浙江正式成立。重新复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24-25]
浙江医学院时期
1947年6月,浙江省立医学院和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为浙江医学院。1952年2月,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医学院。 [24-25]1958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准备筹建一所新的高等医学院校。 [24]1958年8月,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部分员工、设备和图书来到温州,成立“浙江第二医学院”。建校初期,由于校舍紧张,学校曾把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 [24]
温州医学院时期
1958年10月,以校址所在地改名为温州医学院,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 [1]1961年,该医院成为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24]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4]
1993年,学校获批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 [26]1999年,国有民办独立学院仁济学院成立。 [24]两年后,温州卫生学校并入温州医学院。2002年,茶山校区落成。2006年,该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24]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学校。2011年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 [95]2012年11月,温医获批成为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两项改革试点项目。 [96]
温州医科大学时期
2013年4月,学校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 [24]2014年11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落户温州医科大学。 [97]2015年9月,该校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 [24]2016年9月,学校首次入围国家外专局公布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高校名单。 [98]2017年,学校成为浙江省的重点建设高校。 [24]2019年12月,发起成立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 [99]2020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病毒研究院揭牌成立; [2]同月,温州医科大学设立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 [101]2020年9月,加入海西医学联盟。 [100]2022年12月,学校担任浙江省新医科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 [102]
2025-08-07,温州医科大学老年医院、老年医学学院、老年研究院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园路院区挂牌。 [38]同年,立项为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45]202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正式启动家长学院,成为省内首个高校家长学院。 [41]4月,温州医科大学同一健康研究院揭牌成立。 [42]5月,浙江温州医科大学患者报告结局测量研究转化中心成立。 [43]11月16日,温州医科大学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研发中心正式入驻。 [106]
2025-08-0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温州市肿瘤医院)(筹)揭牌。 [109]6月13日,温州医科大学“温医文库”开馆。 [113]
办学条件
播报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1个二级学院(部),4所附属医院, [3]开设30个本科招生专业。 [1]
学院 | 本科专业(类) |
---|---|
基础医学(周健创新班) | |
温州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 |
卫生检验与检疫 | |
生物技术 | |
药学(生物药学创新实验班) | |
临床药学 | |
药学类(含药学、中药学、生物制药) | |
助产学 | |
护理学 | |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放射医学方向) |
公共管理类(含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健康服务与管理) | |
放射医学 | |
预防医学 | |
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 公共事业管理 |
市场营销 |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 临床医学(新医科)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 | |
临床医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 |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医学影像学方向) | |
临床医学 | |
医学影像学 | |
医学影像技术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运动康复 | |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方向) |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麻醉学方向) | |
临床医学 | |
儿科学 | |
麻醉学 | |
中医学 | |
康复治疗学 | |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眼视光医学(新医科班) |
生物医学工程(眼视光工程新工科班) | |
眼视光医学(5+3一体化) | |
眼视光医学 | |
生物医学工程 | |
口腔医学 |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老年医学方向) | |
临床医学(5+3一体化,精神医学方向) | |
精神医学 | |
应用心理学 | |
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体育教学部 | —— |
外国语学院 | —— |
国际教育学院 | —— |
康复医学院 | —— |
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 —— |
研究生院 | —— |
中医药学院 | —— |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 —— |
仁济学院 | —— |
参考资料(截止2024年5月) [107-108]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4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位列ESI全球高校综合排名第72位,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前1‰;1个学科确定为省登峰学科;有10个浙江省重点学科、有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省一流学科B类,1个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10个省高校重点学科。 [1]
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流动站 | 临床医学、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 |
ESI全球排名1% | 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化学、免疫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 [1] |
浙江省重点学科 | 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神经生物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危重病与灾害救援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78] |
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 | 临床医学、药学 [27]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临床医学、医学技术 [1]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应用心理、医学技术 [1]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 [39]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临床医学、中药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 [39] |
截止2025年6月,名单不全,仅列举部分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有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16000余人(含附属医院),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600余人。校本部现有专任教师1898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06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15人,博士学位155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2人;一批优秀人才入选“国家万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特级专家等,一批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2个 [1]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来华留学生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全国首届优秀教材二等奖1本(主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1个;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 [1]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 临床医学、 [67]眼视光医学、 [68]医学检验技术、 [66]药学 [65] |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 临床医学 [69]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儿科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检验与检疫、医学影像学、生物制药、临床药学、预防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康复治疗学 [64]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儿科学、口腔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生物制药、临床药学、预防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中医学、康复治疗学、中药学、基础医学、放射医学、助产学、市场营销、劳动与社会保障 [64]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眼视光学教学团队 [62]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药学教师团队、眼视光学院教师团队 [63]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眼视光医学专业 [70]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71]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眼视光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72] |
国家级一流课程 | 眼科学(线上)、医学寄生虫学、近视防控、眼科学(线上线下混合式)、医学伦理学、生物技术制药、儿科学、眼镜学、牙体牙髓病学融合课程、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机能实验学、角膜接触镜学、临床技能学、卫生检验检疫、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冻干制剂生产虚拟仿真实验、HIV感染免疫诊断的虚拟仿真实验、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救治、突面型青少年的正畸虚拟仿真诊疗实验、缺血性脑卒中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活检技术虚拟仿真实验、突发洪涝灾后应急处置虚拟仿真实验、“新青年下乡”实付实践、“大爱无疆万里行——医路一带”社会实践 [73] |
统计时间2025年6月,名单不全,仅列出部分 |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项(主持)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二参与单位)。 [1]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 《专创融合 分层递进:岗位创业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20年研究与实践》(一等奖) [74] 《中国特色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二十年探索与实践》(二等奖) [74] 《以“创新药物研发链”为主线的生物制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二等奖) [74] 《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二等奖) [74] 《面向生物医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二等奖) [74]《创建中国眼视光学教 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二等奖) [94] |
统计时间2025年6月,名单不全,仅列出部分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先后与国(境)外170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其中包括20余所世界百强大学,在学生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交流合作。现有中美眼视光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瑞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项目、中泰护理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中韩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与中韩基础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教育项目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世界百强名校阿尔伯塔大学合作举办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是目前我 国医学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层次最高的机构。与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合作举办我国首个临床医学教育境外办学项目。与纽约州立大学视光学院合作获批教育部首个“中文+医学”项目。入选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 [1]
学术研究
播报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拥有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眼科疾病)、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中医药平台和5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1]
类别 | 平台名称 |
---|---|
全国重点实验室 | 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 [80]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9] |
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 | 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81]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79] |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82] |
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眼视光行业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79]、教育部省部共建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 [86] |
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 | 国家药监局眼科疾病医疗器械和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83] |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温医大生物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再生医学与神经遗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84] |
国家级中医药平台 | 温州医科大学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 [85] |
省部级(部分) | 卫生部视光学研究中心 |
近视防控与诊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
检验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浙江省眼视光学重点研究实验室 | |
浙江省医学遗传重点实验室 | |
浙江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 |
浙江省骨科学重点实验室 | |
浙江省智慧医疗工程技术中心 | |
浙江省模式生物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
浙江省胰腺肝脏危重性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 |
浙江省神经老化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 |
浙江省临床功能材料与诊疗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浙江省流域水环境与健康风险研究重点实验室 | |
浙江省介入肺脏病学重点实验室 | |
浙江省慢性肝病重症化精准诊治与转化重点实验室 | |
生长因子联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
省部及平台参考资料 [46](截至2025年6月) |
研究成果
1958年,温州医学院缪天荣教授成功研制出“对数视力表”及“五分记录法”。1986年,“对数视力表”的研究成果在第25届国际眼科大会上“亮相”,引起了轰动。1990年,“对数视力表”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全国实施。 [7]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70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8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4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5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3项。 [1]
奖项 | 项目 |
---|---|
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研究 [21] |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单纯性近视防治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22] |
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一类新药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关键工程技术及应用 [20] |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19] |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我国原创细胞生长因子类蛋白药物关键技术突破、理论创新及产业化 [18]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6月,图书馆建筑面积约为50000平方米,分处茶山、学院路、滨海三个校区,其中茶山校区馆为主馆,位于校园教学区中心,楼高七层,设施齐全,环境优雅,设有各类书库、阅览室、检索终端座位、多媒体视听座位、阅览座位和自修座位3000多个。 [28]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08万册、电子文献99万册。 [23]有丰富的纸质中、外文图书和期刊,并拥有各类数字资源,内容涉及全文期刊、文摘题录、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百科全书、电子图书、考试学习平台、光盘镜像、视频等多种类型。形成了以医学为中心,兼及理、工、农、文等学科门类、符合学校办学需要的馆藏体系。该馆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ZADL)第一批设立的五个分中心之一的温州分中心。该图书馆获得了“浙江省先进高校图书馆”及“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先进集体”等称号。 [28]
- 学术期刊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主办、编辑出版《温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Eye and Vision》《浙江创伤外科》《医学参考报-眼科频道》共5种学术期刊、1种学术报刊。 [1] [8]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于1959年成立,月刊,由温州医科大学主办,面向世界发行,主要发表温州医科大学或者浙江省的医学科学研究成果、新动态等相关内容。该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经进入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等国内外十余家权威数据库。该期刊曾随学校更名等原因几次改名,其曾用名有《温州医学院校刊》《温州医学院学报》。 [29]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Optometry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该杂志的前身是温州医科大学主办的眼科通讯杂志,创办于1980年,为情报性刊物,主要报道国内外眼科学术动态及防盲治盲的新消息、新进展。1989年起眼科通讯更名为中西医结合眼科杂志。1998年更名为眼视光学杂志。2010年起被中华医学会收编,并再次更名为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2012年改为月刊。该刊为国内外唯一以中西医结合眼科为特色的学术期刊,多次评为浙江省优秀期刊一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2年被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以来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7年被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和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 [9]
《肝胆胰外科杂志》(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创刊日期为1989年,月刊,面向世界发行,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等中国国内外十余家权威数据库收录。 [10]
《浙江创伤外科》(Zhejiang Chuangshang Waike)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浙江省台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慈溪市人民医院协办的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中国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被波兰哥白尼数据库文摘收录。 [11]
《医学参考报》(Medical Reference,MedRef)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于2007年1月成立,为周刊。该参考报会邀请专家对专业新闻内容进行剖析,也从国际上知名期刊、在职、学术机构等专业平台、机构选择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其中,该参考报有49个专刊,各专刊按照月刊、双月刊刊出。 [30]
《Eye and Vision 》是由温州医科大学主办的期刊,创刊日期为2025-08-07。2025-08-07,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该期刊获批连续出版物号,中文名定为《眼视光学杂志(英文版)》,同年11月,被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PubMed Central收录。12月,该期刊被瑞典隆德大学图书馆创建的开放获取数据库DOAJ全文收录。 [31]该期刊还被选进SCIE学术期刊。 [32]
校园文化
播报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形,外环为中文校名、英文校名(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徽志中心盾形图案寓意着生命卫士。盾形图案由榕树、蛇杖、图书馆构成,是温州、医学、学校的标志,分别寓意有容乃大、神奇医术、知识殿堂。 [40]
- 徽章
学校徽章为题有校名“温州医科大学”字样的长方形证章。本专科生徽章为白底红字,研究生徽章为黄底红字,教师徽章为红底金字,所有长方形证章都以金色包边。 [40]
- 校名
精神文化
- 校训
温州医科大学校训为“仁肃勤朴、求是奋发”。“仁”代表仁心仁术,“肃”意为恭敬、严正和认真,“勤朴”为提倡师生勤勉刻苦、保持朴实。“求是奋发”是对温州医科大学自建校以来的创办历程和精神风貌。 [12] [33]
校区情况
播报编辑
截至2025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共有三个校区,分别是茶山、学院路 [77]和滨海, [34]占地总面积约为1436亩。 [1]
- 茶山校区
茶山校区建立于2002年,位于温州市瓯海区茶山街道高教园区。 [77]设有国际学院、仁济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生命科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第二临床学院、期刊社、外国语学院、眼视光学院等。 [87]
- 学院路校区
温州医科大学学院路校区,位于温州市鹿城区学院西路268号, [77]设有继续教育学院等。 [88]
- 滨海校区
温州医科大学滨海校区坐落于洞头区北岙街道海韵大道669号,占地面积515.24亩,于2018年建成。该校区紧邻拥有1500年历史的望海楼。该校区内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13229.64平方米,学生宿舍45869.38平方米,食堂9147.33平方米,图书馆面积为19535.99平方米。该校区产权归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拥有。 [34-36]
校园环境
播报编辑
- 学院路校区图书馆
- 茶山校区图书馆
茶山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园教学区中心,楼高七层,设施齐全,环境优雅,设有各类书库、阅览室、检索终端座位、多媒体视听座位、阅览座位和自修座位3000多个。 [28]
- 生物医药科研楼
生物医药科研楼位于学校茶山校区北侧,东临求真楼,南邻校图书馆,西邻景观大道。整体建筑由一栋18层教学实验楼、一栋12层研发楼以及中间3层裙房楼构成,总建筑面积达58644平方米。 [105]
- 求是楼
求是楼设有人体科学馆、机能实验室等。人体科学馆成立于2013年,面向社会开放,是学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2017年入选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人体科学馆现有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年进馆访客50000余人次,是全国一流、规模最大的人体科学馆。 [105]
图册参考资料 [111-112]
行政管理
播报编辑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 | 任期 | 任历校长(院长) | 任期 |
---|---|---|---|
廖良章 | 1959.04-1960.03 | 曾澄清 | 1960.03-1968.12 |
刘鲁军 | 1960.03-1961.08 | 李建生 | 1970.06-1979.06 |
李建生 | 1962.01-1968.12 | 钱礼 | 1979.06-1984.02 |
毛正辉 | 1971.06-1972 | 李日千 | 1984.02-1985.09 |
毕向荣 | 1981.12-1984.2 | 吕世亭 | 1985.09-1988.07 |
陈济才 | 1984.02-1985.09 | 李日千 | 1988.07-1997.01 |
吕世亭 | 1985.09-1988.06 | 高志杰 | 1997.01-2002.05 |
喻华芝 | 1988.06-1991.02 | 瞿佳 | 2002.05-2015.10 [92] |
李日千 | 1991.02-1993.07 | 吕帆 | 2015.10-2018.04 [90-91] |
陈惠生 | 1993.07-2007.01 | ||
仇毅 | 2007.01-2018.04 [24] [90] | ||
吕帆 | 2018.04-2020.07 [89-90] | ||
除单独标注外,其余均引用参考资料 [24] |
校友情况
播报编辑
姓名 | 备注 |
---|---|
喻华芝 | 原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 |
庞惠娥 | 原乐清市妇幼保健院院长 |
潘金贤 | 原衢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
池永龙 | 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
周健 | 原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科学家 |
王培军 |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 |
叶箭 | 加拿大温哥华省立医院及温哥华圣保罗总医院教授,加拿大皇家外科学院院士 |
孙锟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 |
郑哲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 |
张承烈 | 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
叶真 | 浙江省政府参事 |
王务迪 | 原全国政协委员 |
管敏鑫 | 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 |
参考资料 [37],温州医科大学校友仅列举部分 |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时间 | 获奖单位 | 奖项名称 |
---|---|---|
2021年 | --- | 入选第二批2021年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名单 [14] |
2022年2月 | 温州医科大学健康管理师 | 入选首批浙江省省属社会评价组织名单及开展职业(工种)名单 [15] |
2022年2月 | --- | 入围第二批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公示名单 [16] |
2022年5月 | “肤生工程” |
地图信息
播报编辑
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