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汉语词汇。拼音:chái mǐ yóu yán jiàng cù chá 是老百姓家庭中的必需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更是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俗称开门七件事。 开门七件事的排列和内容都大有讲究,全都与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有关。 [3]
开门七件事的意义除了泛指老百姓家庭中的必需品外,更是指与人民切身利益有关的‘事情’。
- 中文名
- 柴米油盐酱醋茶
- 外文名
- Fuel, rice, oil, salt, soy, vinegar, and tea—chief daily necessities
- 拼 音
- chái mǐ yóu yán jiàng cù chá
- 词语属性
- 俗语
释义
播报编辑
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 [3]
出处
播报编辑
例句
播报编辑
近代·文康·《侠女奇缘》·(上):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连那平钉堆绣扎拉扣,都是第二桩事,所以定要把这“三日人厨下,洗手作羹汤”的两句文章做足了。 [3]
原意
播报编辑
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
开门七件事是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已成为中国的谚语。从“开门”(即开始家庭一天正常运作之时或持家,维持生计),就都离不开七件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提示家庭各样必需品。
由于酒算不上生活必需品,到元代时已被剔除了,只余下“七件事”。开门七件事至此出在宋代人的口语中。所以一般认为,吴自牧乃创开门七件事之人。
据元代著作《湖海新闻夷坚续志》记载,曾有宋人用俗语云:“湖女艳,莫娇他,平日为人吃,乌龟犹自可,虔婆似那咤!早晨起来七般事,油盐酱豉姜椒茶,冬要绫罗夏要纱。君不见,湖州张八仔,卖了良田千万顷,而今却去钓虾蟆,两片骨臀不奈遮!” 另在元杂剧《玉壶春》、《度柳翠》、《百花亭》等都有提及开门七件事。其中提及此“七件事”的有《刘行首》:“教你当家不当家,及至当家乱如麻;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将当家者为生活辛苦劳碌的“七件事”表现出来。
米、油、盐、酱、醋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于茶则成为独当一面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从另一方面看,开门七件事在生活上所花的时间已大不如前了。从前开门七件事占去了相当的时间,但如今取得和处理它们的途径越来越简便了。
相关诗词
播报编辑
琴棋书画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事事都变更
柴米油盐酱醋茶
其他引申
播报编辑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可做姓
市民米远道对米姓有一定研究,据他了解,米姓源于官职。据说,西周时期设置了一种官位称为舍人。长官为舍令,官称舍人,俗称米史令、粟史令,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国库的九谷六米之出入,归地官府司管辖,为周王朝时期的重臣之一。在舍人的后裔子孙中,以官职称谓为姓氏的人,称米氏,世代相传。
米女士知道自己的姓跟粮食有关,可她不知道,与粮食有关的姓还有很多。据媒体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皆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