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始建于元代,石窟四壁雕有佛像,洞内佛像最高的1.5米,最小的仅14厘米,雕工精细,体躯比例合度。其造像主佛居中,两侧二侍者、二菩萨。释迦佛结跏趺坐,帛带斜绕肩搭帔帛,左手垂放在左膝盖上,右脚压在左脚上,右脚掌心向上,右手向上屈指作持剑印,表现释尊说法开讲时的瞬间,左右侍者与端坐在莲台上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手持经卷、法器。造像体态丰满,衣着线条流畅,菩萨和伺者围坐在释尊周围,主从分明,等级森严。洞内四周造像群中,各种佛像、菩萨、罗汉的手势、身体姿势、手持器物、神态特征各不相同,表现了较高的雕刻手法。门口左右各有一尊穿着铠甲的护法金刚,其服饰具有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之特点,洞口门眉佛像,头戴高耸毡帽,具有中亚民族风格,说明石窟的开凿受到了西北外来文化的影响。山神峪千佛洞石窟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2-4]
- 中文名
-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 地理位置
- 山西省吕梁市交口县石口乡山神峪村内
- 所处时代
- 元、清
- 保护级别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编 号
- 8-0480-4-003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始建于元代。 [2]
文物特点
播报编辑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所在的吕梁山脉纵横交错,林木茂密,山峪深遂。峪西侧山崖下,凿有石洞一区,窟深5.5米,宽3.1米,高3米,洞内石壁满雕佛像,计有1055尊,且神态各异,名曰千佛洞。洞中释迦像衣着庄重,面目慈祥,系民间雕造风格。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四壁雕有佛像,洞内佛像最高的1.5米,最小的仅14厘米,雕工精细,体躯比例合度。其造像主佛居中,两侧二侍者、二菩萨。释迦佛结跏趺坐,帛带斜绕肩搭帔帛,左手垂放在左膝盖上,右脚压在左脚上,右脚掌心向上,右手向上屈指作持剑印,表现释尊说法开讲时的瞬间,左右侍者与端坐在莲台上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手持经卷、法器。造像体态丰满,衣着线条流畅,菩萨和伺者围坐在释尊周围,主从分明,等级森严。洞内四周造像群中,各种佛像、菩萨、罗汉的手势、身体姿势、手持器物、神态特征各不相同,表现了较高的雕刻手法。门口左右各有一尊穿着铠甲的护法金刚,其服饰具有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之特点,洞口门眉佛像,头戴高耸毡帽,具有中亚民族风格,说明石窟的开凿受到了西北外来文化的影响。 [2-4]
文物遗存
播报编辑
文物价值
播报编辑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相关传说
千佛洞能预兆天气:天旱洞内发亮光,大雨洞内水外淌,小雨洞内滴水响,刮风洞内有声响。 [4]
保护措施
播报编辑
旅游信息
播报编辑
地理位置
山神峪村村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