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煤矿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始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最早采用机械化开采的煤炭基地之一 [1] [5] [10]。创办初期为汉阳铁厂提供燃料,1908年并入汉冶萍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煤铁联合企业 [3] [5] [12]。主井总平巷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盛公祠等建筑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7] [10]。
该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策源地,毛泽东、刘少奇等在此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建立了首个产业工人党支部和工人自治组织 [3-4] [12]。秋收起义期间,安源工人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参与战斗 [4] [12]。历经日军侵占关闭、战后重组,1954年复矿后年产能突破90万吨 [4] [8]。
21世纪以来,煤矿推进绿色转型,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实施生态修复1649亩,开发红色旅游与工业遗产项目 [2] [11]。现核定年产能78万吨,通过安全技改和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红色旅游+工业旅游”双线发展模式 [6] [9] [11]。
- 中文名
- 安源煤矿
- 行政区类别
- 江西省萍乡市
- 地理位置
- 江西萍乡安源煤矿
- 电话区号
- (0799)
- 邮政编码
- 337042
- 车牌代码
- 赣J
历史沿革
播报编辑
清末邮传大臣、官商盛宣怀为解决汉阳铁厂燃料之需,引进外资和西方先进采矿技术开发安源煤田。开凿总平巷,修建株萍铁路,1906年路、矿相继完工投产,成为中国最早采用机械生产、运输、洗煤、炼焦的煤矿,时为中国十大厂矿之一。安源煤矿的正式称呼当时叫萍乡煤矿,从选址到聘请德国工程师到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是扬州人李寿铨中共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安源作为工人运动的基地,先后派李立三、刘少奇来安源开展革命活动,成功组织和取得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并把它建设成“无产阶级的大本营”。在当时,罢工大多被武力镇压,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之所以取胜,和同盟会出身的李寿铨暗中默契有关系,萍乡煤矿的所有权是北京中央政府,而在安源的经理层都没有股权,他们只要求工人不要破坏设备,结果双方达成妥协。
1939年因日寇侵略,安源煤矿被迫停产关闭。抗战胜利后,安源煤矿与高坑煤矿局合组为赣西煤矿局。1949年后,改称萍乡矿务局,隶属煤炭工业部。安源煤矿1954年在废墟上复矿,通过改扩建工程,生产能力达到年产90万吨,成为萍乡矿务局七座矿井中最大的煤矿,时过境迁,仍在萍矿集团中发挥巨大作用。
社会评价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