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自治县,隶属青海省海东市。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市北部,北接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北邻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东南接乐都区接壤,南望平安区,西靠大通县,西南与城东区、城北区相接,总面积3424平方千米。 [17]截至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辖1个街道、7个镇、9个乡、2个民族乡。 [30]截至2024年末,互助土族自治县总人口40.16万人, [30]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是土族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以汉族为主,土族约占总人口的17%,还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
2018年10月,获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1]2025-08-07,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2025-08-07,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互助土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3]2025-08-07,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4]2025-08-07,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5]
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23亿元,增长4.2%。 [29]
- 电话区号
- 0972
- 邮政编码
- 810500
- 气候条件
- 大陆寒温带气候
- 人口数量
- 40.16 万 [30](2024年末)
- 著名景点
- 南门峡、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互助土族民俗文化园
- 机 场
-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
- 车牌代码
- 青B
- 地区生产总值
- 141.23 亿元 [29](2024年)
建制沿革
播报编辑
隋时又恢复西平郡,互助地区属西平郡管辖。
元时,互助地区仍属西宁州管辖。
清,西宁卫改为西宁府。
民国二年(1913年),互助地区属甘肃行省西宁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1日,青海正式建省,互助地区隶属西宁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29日,互助正式建县,县治威远堡。隶属青海省政府。
2025-08-07,互助县解放,隶属青海省人民政府。
2025-08-07至1961年8月,互助县隶属西宁市。
2025-08-07,青海省成立海东行署,互助县隶属海东行署。
行政区划
播报编辑
2000年,互助土族自治县辖1个镇、16个乡、4个民族乡。
2001年底,互助土族自治县辖5个镇、14个乡、2个民族乡,2个社区、295个村(牧)委会。
2006年8月,撤销边滩乡,并入林川乡;撤销五十乡,设立五十镇;撤销五峰乡,设立五峰镇;撤销双树乡、沙塘川乡,合并设立塘川镇。
2022年2月,撤销高寨镇,设立高寨街道。 [20]
截至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辖1个街道(高寨街道) [20]、7个镇(威远镇、丹麻镇、南门峡镇、加定镇、五十镇、五峰镇、塘川镇)、9个乡(红崖子沟乡、哈拉直沟乡、东山乡、东和乡、东沟乡、林川乡、台子乡、西山乡、蔡家堡乡)、2个民族乡(松多藏族乡、巴扎藏族乡)。 [30]县人民政府驻威远镇。
地理环境
播报编辑
位置境域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依祁连山支脉达板山,与海北州门源县相接;东北部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河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南与西宁市城东区、海东市平安区毗邻,地理坐标为北纬36°30′~37°9′,东经101°46′~102°45′之间。南北宽约64千米,东西长86千米,总面积3424平方千米。 [17]
地形地貌
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大板山脉的青石岭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把全县自然地分为两大地形单元,一般习惯称巴扎和加定藏族乡为北山或后山;把青石岭西南部分统称为前山。县境南端是海拔2100多米的湟水河谷盆地,向北是海拔2400—3500米的丘陵、中高山,中北部是海拔4242—4374米高矗的龙王山、仙米达坂山和东砚山,高差达2274米。
互助土族自治县地形地貌分为:北中部高山区,其海拔为3300米,面积为2178.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3%;脑山滩地区,属海拔为3000米左右的中高山及山间盆地,面积为25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7.3%;浅山丘陵区(中山及高丘陵),其海拔多在2200—2700米左右,面积约78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2.7%;川水河谷地,属县境南部川地,面积约243.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7%。
气候
互助土族自治县,属大陆寒温带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季风和寒流影响,夏季受东南沿海台风影响。平均气温为5.8℃,极端最高气温为30.3℃,极端最低气温为-26.9℃;年日照时数为2581.7小时,无霜期114天,年降水量477.4毫米,年蒸发量1198.3毫米,年相对湿度63%,年平均风速0.9米/秒,雷暴日数39天。
2022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均气温5.5℃,最高气温33.1℃,最冷月平均气温-8.3℃,最热月平均气温17.8℃,最低气温-20.6℃,平均气压754.1百帕,最大风速9.1米/秒,平均风速1.2米/秒,极大风力8级,降水量547.4毫米,年日照时数2395.7小时,平均相对湿度59%,最长连续降水日数8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33天。 [24]
土壤
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土类、土种共有11个土类,3个亚类,35个土属,73个土种。11个土类即: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灰褐土、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盐碱土。耕地中绝大部分为壤土,占全县土壤的67.2%,粘土比例较小,在河流两岸也分布有极少量的砂土。全县绝大部分土壤为石质性土壤,占88.9%,以轻石质、中石质为主。
水文
自然资源
播报编辑
水资源
互助土族自治县境内除流经的湟水与大通河外,其它河流短而小,流量不大,全县地表水总径流量2亿立方米(不含湟水和大通河)。境内河川污染较少,水质良好,酸碱度均在7.5—8.6之间。境内水资源受自然降水控制,植被覆盖度低,自然调蓄能力较差,地表水实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冬春季为枯水期,春灌用水较紧张;夏秋季为丰水期,降水集中,会出现洪水灾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共1.06亿立方米。总储量3.6亿立方米,可利用最0.77亿立方米,保证率为20%的年开发利用量0.042亿立方米,利用系数5.4%。
土地资源
截至2011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总面积5135万亩,农业用地371.9万亩,占总面积的72.4%。其中林业用地158.4万亩,占总面积的30.8%;牧业用地(草场)103万亩,占总面积的20.1%。特别用地11.6万亩,占总面积的2.3%;暂不用地130万亩,占总面积的25.3%。全县有耕地97.82万亩,耕地中水浇地12.35万亩。浅山地57.24万亩,脑山地28.23万亩。其中坡度在15°以下,适宜机耕面积约41.3万亩,占总耕地的41%。
生物资源
互助土族自治县有6大农作物,即:小麦、青稞、蚕豆、豌豆、洋芋、油菜。兽类有石羊、鹿、猞猁、獐、 旱獭、獾猪、狼、狐狸、豺狗、野兔等;禽类有雀、鹊、鸽、鹰、燕、啄木鸟、野鸡、嘎拉鸡、鹌鹑、乌鸦、猫头鹰、马鸡、雪鸡、水鸭等;虫类有蝴蝶、蜘蛛、蛾、蜻蜓、蚱蜢、蚯蚓、虻、蛴曹、蚂蚁、蛀、萤、蝇、蚊、网虫、斑蝥、蚜虫、黑毛虫、草兵、金龟、蝉、吸浆虫、臭虫、跳蚤、蚧壳虫、透翅蛾等;爬行、节肢两极类有蜈蚣、青蛙、蛇、蝎、蜥蜴、蜗牛。
互助土族自治县植物种类有药材、野菜、菌类、天然灌木丛林、花类。药材有柴胡、猪苓、大黄、羌活、赤勺、黄芪、贝母、党参、野艾、薄荷、甘草、车前子、荨麻、当归、狼毒、麻黄、茵陈、秦艽等;野菜有野葱、野蒜、猪耳朵、苦苦菜、马齿苋、蕨麻、黄花、苦芝弯、厥菜、莴菊菜、柳花菜、鹿角菜等;菌类有磨菇、地衣、发菜等;天然灌木丛林有杨、柳、 槐、榆、桑、松、柏、桦、杉、黑刺、边麻、白腊、缠条、浪麻、杜鹃、沙柳、红皮柳、黄花柳、山柳、旱柳等;花类有芍药、牡丹、菊花、大丽花、紫檀、山丹花、红花、紫丁香、风仙花、荷包花、玫瑰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有40个矿种,139处矿床点,其中:金属矿种有铁、锰、铜等7种;建材及非金属居多,主要有:煤炭、芒硝、硫铁、岩金、石膏、磷、白云岩、粘土、石灰岩、红柱石、玄武岩等29种;燃料矿种有煤、油页岩及其它矿种。正在开采的有煤、硫铁、石灰岩、石膏等,其中石膏的探明储量达1.3亿吨,硫酸钙含量为98%;石灰石的探明储量为1.7亿吨,氧化钙含量54.85%左右;芒硝的探明储量为6亿多吨,硫酸钠含量32.9%左右;石英矿储量为1068万吨,二氧化硅含量98%左右;白云岩储量有1218万吨,氧化镁含量26%左右。
人口
播报编辑
截至2022年末,互助土族自治县户籍总户数11.31万户,户籍总人口为40.0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0.91万人,占总人口的52.25%;女性人口19.11万人,占总人口的47.75%,男女性别比为109.39:100,人口变动幅度小。按城乡分,城镇人口9.24万人,占总人口的23.04%;乡村人口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76.96%。按民族分,汉族人口28.61万人,占总人口的71.5%;少数民族人口11.41万人,占总人口的28.5%。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土族人口7.59万人,占总人口的18.97%;藏族人口2.65万人,占总人口的6.62%;回族人口为1.09万人,占总人口的2.72%。全县出生人口2684人,出生率6.7‰,死亡人口2667人,死亡率6.66‰,人口自然增长率0.04‰。全县常住人口33.7万人,其中城镇13.05万人,乡村20.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73%。 [24]
截至2024年末,互助土族自治县总人口40.16万人,有土、藏、回、蒙等少数民族群众11.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8.6%,其中土族人口7.5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6.9%,占全国土族总人口的32.3%。 [30]
互助土族自治县有土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是全国土族人口最多、最为集中的地方和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
经济
播报编辑
综述
2022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87亿元,同比下降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59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41.46亿元,同比下降4.1%;第三产业增加值56.82亿元,同比下降1.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9.92:34.81:45.27调整为21.92:32.94:45.14,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1.8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总体平稳。 [24]
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23亿元,增长4.2%;规上工业增加值12.06亿元,增长1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亿元,增长10.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4元,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3元,增长7.2%。 [29]
第一产业
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播种各类农作物95.48万亩,特色制繁种规模达1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8500亩,粮油综合产量连续10年突破20万吨,互助八眉猪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白牦牛、油菜籽被认证为青海省农产品气候品质“特优”等级,高原冷凉蔬菜等“土特产”亮相青海-香港经贸交流合作推介会、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输出各类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超45万吨,销售额达17亿元。 [29]
第二产业
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指导34家工业企业申报设备更新改造、转型升级等补助资金3101万元,玉明装配式绿色钢结构技术改造等6个项目建成运行,华鑫硅业矿热炉节能技术改造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培育规上工业企业4家、创新型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投资3.5亿元的全省首个百度人工智能云数据标注基地投入运营,有效填补了互助大数据产业空白。 [29]
第三产业
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深度融入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北龙山景区高水平建设、青稞酒特色小镇等项目稳步推进,青绣(盘绣)基地建成运营,西部武侠城、松多杜鹃花海、卓扎滩冰雪乐园火热“出圈”,油嘴湾生态文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创新推出“品大地之锅·游七彩互助”“土乡年货大集”等主题活动,倾力承办“青超联赛”“村BA”等赛事活动,央视“三餐四季”栏目生动展示了互助文化、风景、美食魅力,互助成为青海文旅“排头兵”,接待游客3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在文旅产业的强势带动下,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6.61亿元,增长4.3%,增速位列全市第一。 [29]
交通运输
播报编辑
2025年,互助土族自治县交通补短板项目总投资445.102万元,建设里程7.621千米,涉及林川乡马场村、塘川镇三其村和五十镇桑士哥村。 [31]
政治
播报编辑
职务 | 姓名 |
县委书记 | 王国栋 |
县长 | 王国栋 |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李军 |
县政协主席 | 吕春生 |
截至2025年7月 [26-28] |
社会事业
播报编辑
教育事业
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互助新安高级中学、彩虹小学育才校区、新吴互助友好幼儿园建成投用,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稳居全市前列,高考本科率、本科一段率连续六年居全市第一,县职业技术学校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铜奖。 [29]
医疗卫生
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建成省市重点专科23个、省县专科联盟6个,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本县被评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 [29]
社会保障
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全面落实稳就业促就业惠民政策,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900人次,转移城乡劳动力10.1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4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75家家政公司入驻大数据智能平台,带动就业1.6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5.6亿元,“互助家政”入选第一批全国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 [29]
2024年,互助土族自治县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高龄补贴等资金2.24亿元,受益群众8.4万人。落实各类优待抚恤资金3315万元,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00%、99.52%。 [29]
历史文化
播报编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优特产
青稞酒有三百多年的酿造历史,它以高原特产青稞为原料酿造而成,产品清香纯正,绵甜柔和,醇厚爽净。产品有白酒、饮料酒、保健酒三大系列、4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16500吨。其中互助牌头曲酒、特曲酒、青稞酒、虫草青稞酒等产品在国际国内博览会上荣获32项大奖。
名胜古迹
播报编辑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北部,海拔2100—4308米,公园总面积1127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64.3%,森林蓄积量428.86万立方米。1992年被原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主要景点有:十二盘坡、湖勒天池、老虎口、妖魔洞、擎天一柱、龙尾山等。被誉为青海高原上的风光明珠植物王国和天然动物园。
南门峡景区
南门峡风景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城北部15千米处。景区内东西两山对峙,主要景点有石天门、二郎神拴马桩、库区风光等。
白马寺
白马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末(藏传佛教后弘期),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白马寺村,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面积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经堂、僧舍、石窟、金刚佛像、和大佛塔组成。后经清代、民国、文革三次被毁。2025-08-07该重新得互开放,陆续修建了经堂、僧舍,吸引着很多各地的香客和游客。主要景观有大经堂、金刚亭、金刚崖、金刚佛像、湟水河风光等。
佑宁寺
佑宁寺被誉为“湟北诸寺院之母”,距县城威远镇以东35千米的五十乡寺滩村。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原辖寺院49处,有活佛20多位。由于佑宁寺名僧辈出,加之章嘉等五大活佛的宗教地位甚高,它在历史上的规模,影响曾一度超过塔尔寺,清康熙年间,佑宁寺达到鼎盛时期,有大小经堂、僧舍、昂欠等2000多个院落,僧侣7000余人。并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却藏寺
五峰寺
五峰寺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为中国古典庙宇建筑,属道教寺院。在清代被列为“西宁八景之一”。主要景点有三林(松树林、桦树林、杨树林)、三泉(澄花泉、裂口泉、隐泉)、三洞(黑虎洞、无量洞、三清洞)。
著名人物
播报编辑
所获荣誉
播报编辑
2025-08-07,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4]
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11]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 [12]
2025-08-07,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5]
2020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13]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14]
2025-08-07,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15]
2025-08-07,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16]
2021年11月,拟入选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名单(第一批)。 [18]
2025-08-07,入选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19]
2022年3月,被国家乡村振兴局公示为“2021年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的激励市、县”拟名单。 [21]
2022年6月,入选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 [22]
2022年10月,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5-08-07,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称号 [23]。
2024年1月,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