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杜司徒启》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贬谪期间创作的散文。作者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长期困顿中向淮南节度使杜佑呈递此书,以陈情求仕 [1-2]。
全文以悲慨笔调自述谪居之苦,通过"心如寒灰""头有白发"等意象展现孤寂心境,借"六翮方杀思托扶摇""孤桐半焦冀收煨烬"等典故隐喻政治诉求。文中既表露对"浮谤渐消"的期冀,又流露"废锢是宜"的矛盾心理,在进退维谷间折射出士大夫的复杂情感。书信语言婉转而情辞恳切,融合典故与自白,体现了刘禹锡情理交融、含蓄深沉的散文风格 [1-2]。
- 作品名称
- 上杜司徒启
- 作 者
- 刘禹锡
- 创作年代
- 唐代
- 出 处
- 《全唐文》
- 作品体裁
- 散文
作品原文
播报编辑
上杜司徒启
某启:一自谪居,七悲秋气。越声长苦,听者谁哀?汤网虽疏,久而犹诖。失意多病,衰不待年。心如寒灰,头有白发。惕厉之日,利于退藏。是以弥年不敢奏记。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笔一函,称谓不移,问讯加剧。重复点窜,一无客言。忽疑此身,犹在门下。收纸长想,欣然感生。寻省遭罹,万重不幸。方寸之地,自不能言。求人见谅,岂复容易?伏蒙远示,且曰浮谤渐消。况承庆宥,期以振刷。方今圣贤合德,朝野多欢。泽柔异类,仁及行苇。万族咸悦,独为穷人。四时平分,未变寒谷。自同类牵复,又已三年。侧闻众情,或似哀叹。某才略无取,废锢是宜。若非旧恩,孰肯留念?六翮方杀,思重托于扶摇;孤桐半焦,冀见收于煨烬。伏纸流涕,不知所言。谨启。 [1]
作者简介
播报编辑